说课稿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说课提纲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 二 单元第六课《投资的选择》第一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生产及企业公司的内容,企业生产的发展需要资金,需要储蓄结构提供有力的支持。本课是从为生产和企业进行资金服务的角度出发引入。在我国,生产资金是通过银行的存贷活动进行的,,因此教材把储蓄存款作为本课的首要部分。起到了承接前面知识的作用。同时,储蓄也是居民最主要的投资方式,这为过渡到下一框题股票、债券、保险等其它投资方式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它在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储蓄存款的含义、分类及特点;利息的计算方法;利率的含义;商业银行的含义及主要业务;
理解: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储蓄在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2. 能力目标
本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能概括出金融活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培养学生为经济建设服务观念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积极参加各种投资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因此,要从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角度认识储蓄投资的意义。但同时也该让学生明白居民过多的储蓄也是不利的,这会影响到消费的增长及其它方式的投资。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1、储蓄存款
2、商业银行的业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首先是学情的分析,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学生通过前面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学习,初步懂得怎样的消费才是合理而科学的,同时通过对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的前两课的学习,也初步了解有关生产与经营的关系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对于如何进行投资与创业还欠缺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
其次,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政治课教学要始终贯彻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学生是教育教学主体的思想。学生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观念,自觉外化成为自己的正确行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参观、访问、听讲座、上网查找资料、思考、讨论、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制作网页等学习方法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1、问题探索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2、知识再现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举例分析等再现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到“举一反三”。
3、演绎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用投影、画片、图形、文字、录像、音响、等现代化工具,辅助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色、形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诱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对该框题内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21世纪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不同思想观点的交流与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资源 :教师可以丰富、拓展课程资源。当然最主要的资源是教科书,还有:有文字与音像资源——报刊、书籍、图片。
七、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1—2分钟)
我用两张图片:一张储蓄罐及一大堆钞票来设置导入存款储蓄新课。
通过这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 讲授新课:(35—37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
(1)储蓄存款的含义。
(2)利息的含义和计算。
(3).利率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4).储蓄存款的分类。
(5).储蓄的投资特点。
2.我国的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基本含义。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3).商业银行的作
5、布置作业:
居民的存款储蓄是否越多越好?
6.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