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润心赋能助适应 协同聚力护成长——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潘珊红名师工作室/南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魏铃燕名师工作室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30 发布者:管理员 阅读 : 117

2025年9月23日,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潘珊红名师工作室、南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魏铃燕名师工作室成员应乐峰中学邀请,以积极心理学为核心,以“帮助初一新生快速适应初中环境,打破人际壁垒,增强集体归属感”为目的,精心策划并开展了“润心赋能 阳光成长”系列之“新征程 心适应”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活动,通过四大特色环节,让初一年级学生在互动体验中完成从“陌生疏离”到“主动融入”的心理转变,收获满满。 

image1.jpg

活动伊始,“你抓我逃”暖场游戏迅速点燃现场氛围。学生们两两一组,根据主持人提出的“一只青蛙几条腿”“3*3等于几”等问题,判断答案奇偶性后展开“抓逃”互动。从羞涩拘谨到放松大胆,让学生们开始进入团体活动环节中。同时,思考性的答案也让学生理解了初中学习需要多“转一下脑子”,学会思考,学会主动,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 

image2.jpg

随后的“松鼠搬家”环节,将人际联结推向深入。学生们3人一组,分别扮演“大树”与“松鼠”,根据“松鼠搬家”“樵夫砍柴”“森林大火”等指令频繁重组。在不断转换的指令活动中,学生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缓慢到快速,从紧张到放松,慢慢适应活动节奏,也在不断地解散、重组中,慢慢地熟悉身边的伙伴。该环节让学生在变化中适应“新联结”,有效减少了对新班级的陌生感。 

“动力绳圈”环节则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牵绊。各班学生围圈而坐,双手紧握动力绳,在“微波荡漾”中感受彼此的牵连,在“波涛汹涌”中感受坚持,在“走钢丝”中锻炼勇气,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群体中无形之情化为有形之绳,感受心与心之间的相亲相爱,互为支撑,让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同窗共读、携手共进更有信心。  

活动最后,活动作业“目标任务箱”为此次辅导画上圆满句号。让学生们在晚自修时间在便签纸上写下未来2周的小目标如“主动和3位不同同学打招呼”“每周参与1次班级小组讨论”等,签上名字后折成星星或小船,放入班级专属“任务箱”,由班主任保管监督,两周后见分晓,让学生们养成从小目标的实现进而完成大目标由小到大逐步实现三年初中的终级任务。 

image7.jpg

此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不仅缓解了新生的适应焦虑,更让他们在互动中收获了友谊、增强了自信。工作室将秉承“提高校际合作,助力学生成长”的一惯作风,持续以“润心赋能 阳光成长”为目标,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助力他们在新征程上稳步前行。


供稿:潘珊红 魏铃燕

一审:陈铂森 二审:李夏阳 三审:肖金宇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