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学业失败现象分析与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
申 报 表
课题名称: 学业失败现象分析与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 3105
申报单位: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项目负责人: 黄逊世
联系电话: 13506968202
通讯地址: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电子邮箱: tchenjianfu@163.com
传 真: (0595)86587723
申报日期: 2006-5-14
申报单位 |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 ||||||||
课题项目组成员 |
|
姓 名 |
单 位 |
职务 |
联系电话 |
电子信箱 |
分工 | ||
单位 |
手 机 | ||||||||
负责人 |
黄逊世 |
高一英语组 |
组长 |
英语组 |
13506968202 |
|
| ||
联系人 |
黄逊世 |
高一英语组 |
组长 |
英语组 |
13506968202 |
|
| ||
主要成员 |
黄记厚 |
高一英语组 |
组员 |
英语组 |
13107852369 |
|
| ||
戴丽凤 |
高一英语组 |
组员 |
英语组 |
059586858540 |
|
| |||
苏锦泽 |
高一英语组 |
组员 |
英语组 |
13505018189 |
|
| |||
黄郎姑 |
高一英语组 |
组员 |
英语组 |
13960329868 |
|
| |||
郑琳 |
高一英语组 |
组员 |
英语组 |
13489240850 |
|
| |||
周巧玲 |
高一英语组 |
组员 |
英语组 |
13159060991 |
|
| |||
陈建福 |
高一英语组 |
组员 |
英语组 |
13600765646 |
|
| |||
周灿金 |
高一英语组 |
组员 |
英语组 |
137998631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心成员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 |
.本组成员已在省市级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浅谈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注重文化意识的导入 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素质的提高》 《如何推陈出新 以学生为本》 《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
申请立项论证 |
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背景和意义;2、研究目标与内容;3、预期创新点;4、研究方法和步骤;5、成果呈现形式;6、条件保障。(分点阐述所要求的内容,字数2000-3000字,可另附页) 1、研究背景和意义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没有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就是教育的一种失误。科学的教学观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要使学生学好、学会,而且要引导他们好学、会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而且要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不仅要教学生“读、写、算”,还要教学生“学、思、创”;要把教材变为“学材”,把教室变为“学室”,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学园”,而不是满堂灌的“教园”。 2、研究目标与内容;1.调整必修课在现有的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中,删减一些陈旧的知识,增加前沿新知;减少记忆性知识的分量,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内容;删减一些难度过大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和创造发明活动,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合并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的教学内容,力争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设选修课 ,学校开设了各种选修课,例如:计算机、电子技术、哲学史、文学欣赏、生物标本制作、音像摄录、围棋等。,为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也为开设一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课程留下了时间。 3.增设新课程课程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我校在课程改革中,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3、预期创新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绝对不能担当知识传授的施舍者,而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我的体验去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为学生创造一种成功的体验和体验成功的空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竭尽全力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展现,使学生理想的翅膀得以自由翱翔,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4、研究方法和步骤; |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的手段吸引思考和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努力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声、像于一体的教学场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获取新的感受、新的想法、新的发现,进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萌动创新意识。 二、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基础 想象如同创造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插上创造的翅膀,打破常规,冲破现有的知识积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情感场,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质疑、交流、讨论、发表小组或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勇于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可靠保证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是相辅相承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来主动获取知识。 五、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要在上课前,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大纲,巧设疑问。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疑问,让学生有一种“众里寻它千百度”的思考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就得到了发展和培养。 六、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情感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尊重。 5、成果呈现形式;1 、课题研究报告、阶段性总结、研究报告 、调查报告、调研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结题报告。 2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录像课) 3 、研究论文 、专著等 6、条件保障。 1、课题组成员由学校一线教师共同组成,科研力量较强。 科研人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校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2、学校教科研有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学校教科研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列入了学校工作计划,学校制定有教科研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科研奖励制度。 |
申报单位意见: |
分析研究学业失败现象,探索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对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深远。该课题研究思路较清晰,研究的问题具有现实性。学校同意推荐申请立项,学校将提供研究所需经费支持并委托教研室加强管理和提供研究力量支持。 负责人签名:黄飞跃 2006年 5 月 30 日 (公章) |
县 (市、区) 教研部门推荐意见: |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公章) |
设区市教研部门推荐意见: |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公章) |
省普教室意见: |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公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