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语文课中的探究式教学
一、高中语文课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在高中语文中选用探究式教学呢?原因有:
(1)高中语文课选用探究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人教版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就专门设立“梳理与探究”的教学内容,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2)高中语文课选用探究教学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
探究式教学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①最大限度的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③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在活动高中习、发展、增知、创新,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这些都是改变班级授课的有效做法,日积月累,就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使课堂焕发生机。
二、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释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
三、高中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1.创设情境,构建探究平台
(1)营造民主平等的探究氛围。
教师要努力营造“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的自由、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做,并在想中、说中、做中展示自己的能力。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生在共同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文科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增强语文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同时利用课外实践活动,促使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学科与学科的结合,学校与大自然的结合,使语文课充满挑战性、开放性。在人教版语文必修2中“梳理与探究”中教师就专门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2.自主发展,构建探究步骤
(1)提出问题,自学探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①提出的问题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逻辑性,体验知识的形成性;②问题的难易程度要合适,能照顾全体学生的需求;③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解五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问而不究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解才是探究式教学的追求。
(2)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合作探究的形式,可以生生合作探究也可以小组合作探究或者是全班集体探究。教师要注意:①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②要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切不可将探究活动搞成师生问答对话形式,要让学生面对面的对话、讨论、操作,做好巡视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去做、去想、去归纳、去总结。
(3)激励评价,提升探究。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充分发现其闪光,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都有所发展。教师要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方法、思维、心情、价值观等给予肯定。激励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集体评价,教师评价、社会评价、家长评价。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评价,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自我判断力,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进行探究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
在科学的探究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就算教师准备非常充分,也难免会经常发生一些意外。比如:有时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无法解答,学生的问答打乱计划的教学程序。再加上学生人数多,活动空间小,如果又没充足的必需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非常费劲的。所以教师要做学习型教师,有丰富的课外知识,要博学多才;要加强与同事之间、家长之间、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合作,要博采众家之长;要加强学科的整合,要体现通识教育,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会出现尴尬的局面,才有利于科学的探究。
2.给学生足够的时空
探究活动本身就是很耗时间,再加上学生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科学探究往往会转变注意。传统课堂时间只有45分钟,时间对于探究活动来说就相当重要,课堂上的时间已经无法满足科学探究的需要,在探究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形式,要把探究落到实处,要让学生的探究走出课堂,走出课程,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多做,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操作中升华思想,体验成功、丰富智慧。这样,学生才有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自主的个性才得以张扬。
3.倾听学生的见解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不断获取新知识,首先就要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这就要求教师有一颗充满感情的真诚之心,从外在的话语到内在的心中,从过去的想法到现在的念头,全面地从现象到本质地倾听。以达到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中选用探究式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提升,促进学生自主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探究高中习,学习中探究,使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