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国光中学职改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4-04-27 作者:黄新生 发布者:黄新生 阅读 : 8768

国光中学职改工作总结

自开展职改工作以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职改部门的领导下,我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充分把握有利时机,逐步建立起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环境,使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都能在与本人的知识、能力和客观需要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贡献力量。

职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我们十分重视加强领导,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职改领导工作,把做好职改列入计划,作为重大工作来抓,统一指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按政策要求,成立职改领导组,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成立评委会或学校推荐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兼配各兼职职改干部。领导组和推荐组成员构成严格按文件规定人数,认真挑选职能部门干部和学科带头人组成,使之富有权威性,代表性。

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我们始终坚持严格把住质量关,不降低标准,不滥竽充数,坚持任职条件,保证推荐质量。每次评审、推荐,我们能认真学习政策,宣传政策,掌握政策,遇到新问题能及时向上级请示,认真传达、宣讲职改工作的有关文件。文件的主要部分印发人手一册。把政策交给群众,条件交给群众,用政策武装群众,上级下达的职数公开,提高职改工作的透明度。严格按评审程序办事,个人申报,展示成果,教研组推荐,资格预审,在资格预审过程中,坚持标准条件,不弄虚作假。坚持公开述职,民意测验,在此基础上召开评审组或推荐组会议,进行认真评审,然后无记名投票推荐。由于我们做好每一个评审程序,评准对象,群众反映好。职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整体发展也出现了大的飞跃。1996年在全省率先成为一级达标的农村中学,2001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验收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学校的文明程度日益提高,2001年被授予第七届省文明学校称号,至今已经连续七届蝉联历届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教学质量稳步提高,93—95连续三年高考录取在大专院校人数超两百人;96年高考,上省专线人数翻番,上最低控制线人数首次突破三百大关;2001年高考,上本科线达270名,首次突破200人大关;上重点线104人,为历年高考之最。

实行教师职务任命制后,每年我们都坚持对教师业务工作进行学年度考核和任职期的考核。89—90学年度以来历学年都坚持实行量化考核。根据省颁发的考核办法等文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细则补充规定,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年年完善,使教师管理科学化。有了基础,考核有了依据,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我们按考核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组成相应六个考核小组进行量化评分,考核组人员相对稳定,统一要求。考核优秀的比例坚持按规定划分。由于多年来考核工作不断总结完善,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促进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高业务水平,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通过考核使每一个教师的德、勤、能、绩能得到比较客观公正的反映,利于任命相应的职务,考核结果教师普遍比较满意,能把教师的积极性引导到教书育人方面,全体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成绩。

通过对教师职务的评聘和考核,我们建立和健全了职改文书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有关评审材料、档案保存完整有序,在省六督导检查验收中受到好评。

在职改工作中,我们注重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教师意见,重视社会公论,群众不赞成的不予评聘。认真为教师服务,夜以继日地为教师做好职称材料工作,鉴于材料工作政策性、业务性强,我们认真审核,指导填写,保证材料符合要求。由于职数有限,对暂时无法评上的教师,我们能及时做好善后工作,深入细致做好思想工作,使评后反应平静,学校稳定,教学秩序正常。

在职改工作中,领导组、推荐组、考核组一班人能做到统一认识,坚持以学校的发展为出发点,坚持原则,秉公办事,领导干部从不和群众争职数,把业务上突出,群众声誉高的教师评上。坚持正确的导向,不以个人感情用事,保证职改工作在公开和平等的竞争中进行,认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2001年9月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