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南安国光中学2001—2002(科研兴校年)工作总结
南安国光中学2001—2002(科研兴校年)工作总结
2002-7-16
2001—2002学年初,在市教委“科研兴校年”工作会议后,我校校务会认真学习会议精神,深入讨论研究了贯彻意见,并提出具体工作措施。①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思想动员,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增强教育科研意识;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程结构改革,全面推行“创新教育整体改革方案”,以科研出效益、以科研出质量;③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及教科研的整合能力;④全面落实《创建示范性高中规划》,确保顺利通过我省首批评估验收。根据这一部署,校长在全校教职工会上作了专题工作报告,组织教职工学习、领会“科研兴校年”的精神,明确“科研兴校年”活动的意义,并做了具体的工作布置。
一年来,我校按照既定方针开展各项工作。在“科研兴校年”精神的指导下,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明确思想、转变观念、增强信心,教育科研工作继续深入有序地开展,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有力地促进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研兴校意识为切入点,进一步增强了科研兴校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思想意识的转变是教育改革和科研兴校的前提。一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树立教师的科研兴校意识。在组织校内培训和校际交流的基础上,也选送部分教师参加高一级的科研培训,提高了我校教育科研的层次。从4月28日到5月10日,学校根据南安市教委的安排,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课程改革纲要与“学校文化”》、《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目标与课程管理》、《课改实验经验介绍》、《三级课程管理和课程资源开发》、《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新课程的实施与管理行为改变》等七个专题“通识培训”,并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对每个讲座的讨论,同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贯彻落实课改精神的思路、方法、手段。通过培训,全体教师进一步把握了教育改革的思路,拓宽了教育科研的思路,培训教育科研的信心。
二、以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取得显著的实绩。
1.继续深化课题研究,科研的水平再上新台阶。一年来,我校先后有《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被评为国家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被定为泉州市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行动研究课题》被升级为泉州市级重点课题。2002年3月,我校正式成为国家级重点课题“网络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试验校。目前,我校已有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4个、泉州市级课题8个、南安市级子课题21个。课题研究成果也得到了上级教研管理部门的肯定,先后有多个课题在泉州市阶段成果评估中获奖。其中高桂林校长的《创新教育整体改革课题研究实验课题》、陈毓煌老师的《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获得二等奖,吴天佑老师的《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姚承佳老师的《研究性学习行动研究课题》获得三等奖,王五七老师的《强化主体意识,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王炳辉老师的《创新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课题》获得鼓励奖。
2.积极组织教师撰写教学总结和论文,课题研究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黄飞跃老师的《用心打造农村中学信息化教育平台》、王炳辉老师的《论“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创新功效》、吴天佑老师的《盲人摸象与语文学科整体阅读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等十几篇文章刊载于CN刊物或在省级以上的论文评比中获奖。2002年元月,我校组织老师参加南安市第二届“教育改革创新”论坛活动,黄飞跃老师的《试论研究性学习的立题选题》、吴天佑老师的《让心潮在课堂上自由激荡》获一等奖,王炳辉老师《实施小课题研究活动课程的几点思考》、陈志华老师《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姚承佳老师《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的论文分二等奖、三等奖,获奖等第和人数居南安市各级各类学校的首位。最近,在泉州市第二届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论文评选中,我校有3篇论文获得一等奖,有7篇获得二等奖,有17篇获得三等奖,获奖人数和奖励层次都居全市前列,学校也获得优秀组织奖。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校课题研究的全面深入,教育科研在南安市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3.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新的课程计划。在总结上学年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课程”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研究性学习课程着重探索与学科整合的模式,老师们根据高中试验修订本教材提出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学生确立相应的学科课题加以探索、研究,并逐渐把这种学习方法引进学科课堂教学。认真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加强对高中试验修订本教材的研究,并在课堂模式上加以突破。加强对任选课管理,形成相对稳定,能拓展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的任意选修课课目,并组织打印讲义。
4.以科研为中心,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一年来,我片结对发展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市第三所独立高中---蓝园高级中学成为我片的一个新成员。在我校的带动下,本片区结对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切实做到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深入开展教改教研活动。应蓝园高中的要求,我校组织骨干教师前往该校,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等六个学科的教师进行结对培训,加强对他们进行常规教研教学的指导,指导集体备课,引导新教师熟悉备课、命题、考试的各个环节,确实做好结对发展工作。
5.继续组织好全校性的教学开放周活动。2001年12月2—8日和2002年5月12—18日,我校分别举行了秋季教学观摩周活动和春季教学开放周活动。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校所有的教学班级面向周边学校,特别是与我校结对发展的四所学校全面开放。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学校除了本片结对四校外,我市新办完中校——宝莲中学的11位老师也首次组织教师参加了我们的这次活动。参加的教师共有255人次,校外教师共听课356节、校内教师听课近200节。有61%的课堂教学被评为优秀,24%的课被评为良好课堂,优良率达95%,这些评价表明我校从去年开始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探索方向是正确的,成效也是明显的。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了我校与结对各校的联络,加强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辐射示范作用。
三、以增强为科研兴校服务为宗旨,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学校的各项建设事业,增强了科研兴校的后劲。
努力抓好各项工作为科研兴校这一主题服务,是科研兴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一年来,学校继续加强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后勤建设、工团建设,确实保证科研兴校能顺利进行。
1. 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努力研究新形势下的德育模式。一年来,我校积极实施市教育关于学习贯彻《纲要》“十个一”、“八个结合”系列活动和“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努力,学生的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人文氛围日臻完好,为教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德育研究,政教处主任王五七老师的《强化主体意识,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课题为泉州市级课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泉州市获奖。该课题着力研究新时期下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对我校的德育建设很具指导意义。
2. 继续做好“传帮带”、“结对帮扶”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科研意识的教师队伍。去年,我校新分配教师63名,为了更好地使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并打下科研意识的基础,学校下大力气进行新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与老教师签约,结对帮扶,开师德讲座、座谈会,互相评课等形式,使大部分新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还面向新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指导,指定专人定时地为新教师开教研讲座,充分挖掘他们的科研潜力,为我校的教育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军。
3. 努力做好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为教育科研提供坚实的基础。一年来,学校树立以服务教学、服务科研的意识,严格财经制度和财务管理。加大投入做好校园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校园设施,优化校园环境,先后于2001年11月和2002年5月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和泉州市园林式学校。投入一千多万元,进行各种硬件建设,使学校的硬件条件首先到达现代化的水平。学校还多方筹措资金13万元,资助100多位特困生,不让一个贫困生辍学。与此同时,做好新建成的38间单套间的分配和部分旧套房的清退和调配工作,满足了所有已婚教师的住房要求,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潜心投入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教育科研的效率。
四、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迎检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泉州市级验收。
本学年是我校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进入攻坚阶段的一年。一年来,学校始终围绕创建这一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迎检的各项工作。根据68项评估标准的要求,逐条落实,逐条过滤、充实,使软件材料尽可能地完善。继续抓好各项硬件建设项目。完成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建设和操场绿化工作;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在教室建设新的“三机一幕”,使每间教室真正成为多媒体教室;完成实验楼的建设和装备工作,达到了标准的要求。经过努力,我校于2001年12月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泉州市级验收。通过验收后,先后有福建师大附中等七所一级达标学校在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推荐下来我校进行创建工作的考察交流。充分说明了我校的创建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的肯定。
2002—2003学年度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依据,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南安市学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抓住加强德育工作、课程改革实验和改革评价制度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抓紧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不放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