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基于高中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摘要:近几年新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基于创造性思维对于培养适应当今社会人才的重要性,本文旨在探讨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提出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创新,营造良好氛围,重点通过活动开展和问题的设置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课堂提问
一、引言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基本特征。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新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多关注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但是,中学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稳步发展时期,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渗透中产生的。
二、创造性思维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定义还是颇有争议的。美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样也会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英语学科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主要目的。
三、高中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它作为性格的理智特征,实际上是指个人在一定动机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黄文红,2010:168)。因而,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设计把学科教学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设计要创新,营造良好氛围
只有良好氛围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体现创新。教师上课没有合适的方法,就容易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教材里的内涵就不能充分挖掘出来,学科内部的联系就不能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余运伟,2009:134)。英语学科涉及到的内容广泛,除听说读写技能和词汇、语法外,还蕴含历史、地理、科学和文化等多方面。教学方法的创新要讲究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灵活性。
1、教学内容新颖
内容新颖,才能引起中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才有效,否则就失去意义。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之后,教材不只一种版本,而且内容新颖、主题各异、体裁多样。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的特点,对所选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适当补充其他版本教材的内容,甚至可以把其它版本的教材选作课外阅读材料或练习。除此之外,还要把上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与当今时事和社会热点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earthquake时,把最近发生在我国的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结合起来,把与之相关的文章纳入课堂教学内容,或观看地震画面。这样,学生感觉到语言确实是鲜活的,语言实例随处可见。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开拓他们的视野,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革新
心理学的原理指出,新异的刺激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因此除了选择新颖的内容外,还要根据不同课型和教学的重难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方法的灵活创新。
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课、记笔记和做练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除传统的讲授法以外,还应适当让学生多观察、思考、提问题和交流讨论的方法。小组讨论、同伴互助、开展辩论、编故事、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等方法,这样学生可以参与到不同的活动中,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例如在教定语从句这一重要的语法时,学生对于简单句和定语成分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教师先在屏幕上展示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画面,并在黑板上同时写出三到五个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让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从中发现定语从句与简单句的差异、定语从句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特点。教师根据学生观察后的结果进行针对性地讲解。最后让学生根据根据该故事情节使用定语从句造出不同的句子。学生从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课堂提问显灵活,锻炼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技巧。White,J.和 Lightbown(1984:64)发现,一个外语教师在一节课(5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教师提了427个问题。可见,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惊奇开始的”。显然,提问可以激起学生疑问和惊奇,激发思考,思维习惯和能力得到培养。
1、培养发散思维和集合思维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是由发散思维和集合思维两种思维有机结合而成的。发散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集合思维中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前提,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my best friend之前,先设置问题:what perspectives do you consider to introduce a person? 学生会开动脑筋,想出很多介绍人物的方方面面,有性格、兴趣和爱好、学习或工作状况、家庭背景等各个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供的答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what kind of words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people?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描述一个人应主要从哪几个角度,而且要有轻重之分,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完成所布置的任务。这样,发散思维和集合思维都同时得到了训练。
2、重视想象力的培养
猜想、联想、与想象都是创造的前奏。特别是想象力,它既产生于现实世界,又从现实生活的具体情景中分离出来(左焕琪,2007:137)。想象虽然有时会带有主观臆断、虚假和错误的因素,但它毕竟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不可或缺的过程。在英语课堂提问中,可以设置一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的问题答案,无所谓对错,但有利于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自由的想象的空间。如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课:Alanis-a True Performer中,本课讲述了Alanis的开演唱会的内容介绍,教师可以在结束课文后,设置这么一个问题,What will Alanis’future will be according to her performance in the concert?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他们对Alanis的了解,尽情想象作为一名著名的歌唱家将来的发展状况,这里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作为该课的结束部分,令人回味。
(三)、阅读问题设计有层次,训练创造性思维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阅读课占的比重较大。词汇,语法学习、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建立在篇章阅读基础上。篇章阅读的任务设置经常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问题的类型对于篇章理解和思维的训练非常重要。
Tollefson(1989:7)根据各个层次对学生认知程度要求的难易程度,对问题类型的划分主要体现在五个层次上:字面理解、重新构思、推断理解、评价和欣赏。前两个层次的问题是展示性问题,认知程度要求比较低,用来考查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能否记住文章中的内容并重新加以组织文章。学生不用经过语言的加工和深入思考就可以回答问题。相比之下,后面三个层次的问题,学生不能直接找到答案,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加以推断、加工、或归纳等能力从而实现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评价或欣赏,再运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完成学习语言和交际的目的。
现以高中英语人教版Unit 5: First Aid中的阅读文章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为例,按照问题类型的五个层次结合本篇报刊类体裁设置五个问题:
1、Tell me with details how John gave lifesaving first aid on his neighbour.
2、Please write a brief summary of the newspaper article in three sentences.
3、What would have the Prime Minister said to John and the nine other Life Savers at the special reception yesterday?
4、What do you think of what Mr Alan Southerton said as to John’s behaviour?
5、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finished reading this article?
这里只是对五个层次的问题分别举一例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对课堂的提问事先做好准备,考虑作者的写作观点和含义、课文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时间的安排,选择性地设置问题的内容和题数,把展示性问题和体现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考虑在内。对于后面三个层次的问题,难度相对较大,教师要给予鼓励,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并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高中英语学科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在英语课堂中,学习英语不是刻板的机械操练,它是灵活多样,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了条件;同样地,创造性思维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当然,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比较复杂的。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Tollefson,J.W. A system for improving teachers’questions.English [J].Teaching Forum, 1989(27):7。
[2]Wakefield,J.F.Creative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the Arts Orientation. Norwood [M].NJ: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2:13。
[3]White,J.& Lightbown,P.M. Asking and Answering in ESL Classes[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84(40): 64。
[4]黄文红.英语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68。
[5]余运伟.英语语言学教学方法创新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34。
[6] 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