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充分开发教学实践资源,努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充分开发教学实践资源,努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陈元芽
(注:本论文发表在2014《未来英才》)
一、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时代的要求
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时代公民素养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目标写入课程标准。新课程强调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用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实践,真正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学科的能力,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教材特点
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材的特点是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涉及到的软件非常多,但是,每一章节内容大多是青蜒点水,点到为止,能够提供给学生实践操作的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如果教师不深入地备课,精心开发课堂教学和实践资源,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处境——不知该教什么内容和该实践什么内容,也就谈不上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了。
三、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新课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操作实践中学知识,提高信息技能,如果一味的强调理论教学和理论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的初衰和理念。
四、开发教学实践资源的环节(即场合)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因地制宜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所需的各种资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笔者在八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认为在以下四个环节(即场合)非常有必要开发教学实践资源,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
1、引入课堂环节
引入课堂是教学中的第一环节,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要善于把难学的理论性知识,通过简单的可操作的例子加以引导,达到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信息的编程加工这一章节是非常抽象的纯理论性的内容,如果按常规教学,学生难以接受,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我展示了一个用VB软件编程的简单例子——求任意三角形面积,把枯澡无味的纯理论知识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例子,学生们一下子就明白了VB软件的作用及使用方法,自然而然就认识到编程的重要性,兴趣很快就培养起来,然后,我通过适当的演示和讲解之后,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会编程求任意三个数的和、差、积、商等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技能,学生们掌握VB软件就像水到渠成一样简单。
2、课堂教学环节
①教师授课环节
教师授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如何恰到好处地通过展示作品进行授课,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例如,premiere视频编辑软件是较难学的软件,如何化难为易,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为此,我首先展示利用premiere制作的母校70周年校庆电子相册(视频作品),由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学生们看后赞不绝口,个个兴奋不矣,迫不及待要学习这个软件,有如此高涨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起来自然而然就得心应手。
笔者认为,以学生身边的资源作为课堂实践的题材,将较为枯燥的知识生活化,达到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学科的真正魅力,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70周年校庆资源的开发,升华了学生对母校的感情,以及对爱国华侨李光前先生的尊敬与爱戴,取得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双丰收,很好地提升了信息素养。
②学生课堂动手实践环节
把课堂所学的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中,使得理论教学和现实应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学科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发挥学生的创新理念,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学生的潜能就会象火山爆发一样的喷发。
又如,教到Cool edit音频软件时,我让学生创作诗歌朗诵配乐作品或手机铃声;教flash动画制作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拍照的数码照片配上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制作成自己的MTV;教了Excel后,我让学生帮忙班主任处理期中及期末考成绩;教了电子邮件及Word排版后,我让学生制作电子画报和电子贺卡,并要求学生遇到节日就采用发送电子贺卡的方式给亲朋好友祝贺等,做到真正的学有所用,他们的操作技能得到大大的发展,信息素养不断提升。
3、课后作业环节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电脑作品的创作,例如:利用手机或数码像机等数字化设备拍摄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和视频,并配上背景音乐制作成优美动听的MTV视频电子相册;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自己感兴趣的多媒体作品等。不但巩固了知识,提升了学生动手操作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让学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实现了情感教育的目标。从学生交上来的电脑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善于创新地运用所学知识,他们创作作品的水平,有时连老师都自叹不如,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4、校本课程的开发环节
现行课本中的具体操作内容很少,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又是一门学问,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再如,我承担的《利用Premiere软件制作MTV视频电子相册》校本课程,通过讲解国光校园风景MTV视频的制作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大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都学会了把自己拍照的数码照片、视频素材加工成MTV或视频专题片,一个个无比兴奋,并自豪地说了声——原来电影拍摄没什么了不起。
又如,我校每年都举行迎新晚会,其中有很多舞蹈节目都是学生自导自演的,但是,最让他们为难的是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舞曲。于是,我承担另一个校本课程——如何利用Cool Edit声音编辑软件制作舞蹈节目所需的舞曲。由于这个课程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同学们的灵感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他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很快就学会了利用这个软件,把所需的舞曲及过渡声音文件等多连接起来,并能熟练编辑声音素材及调整音量大小等操作。通过这个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都能独立制作出完全匹配的的舞曲来,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的各种环节,因地制宜地开发出可以供学生操作实践所需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信息技能,提升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