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材料作文“讥讽与反讽”写作指导

发布时间:2015-01-09 作者:黄红云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2031

材料作文“讥讽与反讽”写作指导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黄红云

 

2014年福建省厦门市质检作文题目】

花园醒目处摆放着很多名花,花园角落里放了几盆塑料花,名花纷纷讥讽塑料花,没多久名花枯萎了,主人又换了一些。当塑料花又被新换的名花嘲笑时,塑料花反击道:“笑我们是摆设,你们有我们经济、耐久吗?

理解上面的材料内涵,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不得或套作。

 

【审题指导】

首先、审材料的类型,以便使用准确使用相应的审题方法。本材料为寓言类材料,应先理解材料对象的象征含意,还应概括整则材料的寓意。

其次、审材料的结构层次,以便确定全面立意还是一个角度立意。本材料为对比式结构,立意时宜抓住对比矛盾的“冲突点”,全面立意或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均可,无高下之分。

第三、审题目要求,以便判断立意的态度倾向问题。提示语为“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这样的提示语要求立意的感情倾向应与材料感情倾向保持一致。材料对“名花”持否定态度,对“塑料花”无明显态度倾向。

第四、具体的审题:材料的冲突矛盾点是“讥讽嘲笑”。“名花”鲜艳姣美却容易枯萎,摆在醒目处,象征煊赫一时、光芒万丈的人物;塑料花经济、耐久却只能在角落做摆设,象征较为平凡普通务实却长久存在的人。材料大意可概括为:煊赫一时的人没有发现自己转瞬即逝的不足,却自视过高讥讽嘲笑处于边缘地位无法出名的人。从“塑料花“的反应可以启发人们思考:当面对别人的讥讽嘲笑时,应以何种方式应对。站在全面的角度思考,可以发现两种花都各有明显优缺点,材料旨在探讨如何合理地看待自己及他人的优缺点及如何协调好与周边不同特性的人的关系。

【立意参考】

(一)全面立意(名花、塑料花的相互攻击)

1、世界上不同的物类、种族、地域上的人们各有其优缺点、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兼容并蓄,互相理解与尊重,世界才能和谐。

2、实用的人生和审美的人生各有各的价值;主流精英和边缘草根各有各的位置。人看清自己的价值,认准自己的位置。

(二)从“名花”的角度入手(名花对塑料花的讥讽)

1、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

(三)从“塑料花”的角度(塑料花的反击)

1、人被嘲讽攻击时不一定非要睚眦必报,但一再遭受无端攻击时不应忍气吞声,应以合理的方式反击。

2、遭受嘲讽时,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价值,不妄自菲薄。

(四)偏离题意的立意

1、盛极一时不如长立于世(一时的韶华不如永久的平淡)

2、人生之花,刹那芳华便足矣(像真花一样老去)

3、做一盆实用的塑料花

以上立意均是在审题的思维过程中,忽略了材料矛盾冲突点“讥讽嘲笑”,而把两种花的关系理解成了并列的关系,才导致偏离题意。

 

【典型例文1

生命平等与生命宽容(66分)

花园中的名花固然娇艳欲滴,但却不能持久;塑料花诚然稍逊姿色,但却经济耐久。两种花代表了两种生命形态,相去各异无法一概而论。

生命皆平等,皆有其价值。每一种形态都为造物者所赐,都是上帝的宠儿。文明也是如此。东方文明讲求平和安稳,相安无事,对器物要求经久耐用,对爱情要求天长地久;西方文明是活跃冒险的海洋精神,讲求演变进化与技术革新。双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安能有高低优劣之分?因而对于花园中花朵们的争论,各执一词的双方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然而,为什么还会出现双方矛盾相互讥讽呢?我想,这是不平等不宽容导致的恶果。名花摆于醒目处,享受人类的赞美与追捧,而塑料花冷落于花园角落,加之名花“不宽容”的讥讽,这导致塑料花也越来越不宽容了。生命皆平等,但在社会的弱肉强食中,往往会分化为三六九等。西欧卡尔文所提出的“先定论”就赞成这种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认为一部分人是上帝的“弃儿”,生来就是受压制的。因而由“先定论”为依据的弱肉强食随着地理大发现以殖民掠夺、屠杀的方式袭卷而来。西班牙探险队队员科斯尔克说:“铲除一种文明,就如同随手摘下路边的向日葵。”这是一种文明凌驾于另一种文明之上的罪恶,是文明不宽容而转化的文明暴力,是对生命皆有其独特价值的粗蛮否定。

那么如何避免此类价值冲突的矛盾呢?是塑料花的反击,以恶制恶吗?不,当然不是。不宽容不平等的恶果以不平等不宽容的方式解决容易造成两败俱伤。要倡导双方或者多方相互尊重,来寻求达到“共同价值观”。名花与塑料花都是花园中的摆设,都是为了使园子更美好更有生机,这是他们的“共同价值观”。文明之间倡导尊重、相互借鉴、融洽相处于整个文明多元的环境中,即享有“共同价值观”。这好比中国古代儒、佛、释(应为儒、道、释)三教并流,又好比美国三权制衡原则——相互制约但又共同维护自由民主等等。(类比失当,三权制衡并不意味着价值冲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生命形态亦如此。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都是上帝的宠儿,宽容与平等是每个生命形态所需要和推广的。

【评点】

行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层层推进,结构严密,充分体现了“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一考试说明的要求。这对大部分同学头尾总分,中间就简单地进行量的横向论据堆砌的处理方式而言,是很好的借鉴,也显得难能可贵。论据使用显示了开阔的视野,语言表达灵活流畅,叙议有机结合,这也是许多同学做不到的。个别例子经不住推敲,但瑕不掩瑜,本文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很讲规矩的议论文。

【评分】内容24+表达22+发展等级20=66分。

【典型例文2

 

不变的是风与沙(60分)

林毅凯

每个时代都不乏贵族、名流与种种趾高气昂的人,往往事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轮又一轮表演的看台下,往往不变的是角落里的芸芸众生。

时间流转,历史更迭,风与沙将一块块巨石化为尘土。国王死了,皇帝灭了,总统还剩下几个,但也是等着社会主义来将他们剔除,就好像那些换了一拨又一拨的名花。唯有这些无盛装美名的劳苦大众依然存在,也还将存在,他们就是不变的风与沙。

上流社会往往存在着对普通百姓的鄙夷。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新贵们面对着有色人种的崛起,对着阳光漫不经心地说了句“我们要打倒他们”一样,法国人也曾耻笑终年漂泊的吉普赛人,吉普赛人也只是默默地不置一词。但法国被灭国了一次,吉普赛人却始终在世界各地唱着歌跳着舞。

一切不过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权贵们得意洋洋地在宝座上,颐指气使地笑:看啊,那些呆笨麻木活在阴影里的佝偻的蝼蚁!却没想到伸个懒腰就被抽走了椅子。名流们取笑大众的无知卑微,却不知自己的财富与名望被历史格式化也只是迟早而已。有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所言:新起的贵族注定要百年孤独,最后也只是消散于风沙之中。

只有这些不可细数,无人在乎的风沙才能不变地存在,一如塑料花般耐久,人民永远生活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之上,无关乎赞美或嘲讽。或许这就是人民的力量,他们在角落里,装点着名叫时代的大庭院,看着一株又一株的名花异草出现又消失,但他们却不曾更迭。

这种力量我们已经看过很多,群山之中的万里长城,千古的运河,大漠的长河孤烟,江南的落花流水,无一不是人民在角落里用身体堆砌的。

高位者的讥讽又何妨?历史终将铭记角落里的人们所创造的价值以及他们自身的价值。而那些讥讽的权贵今何在?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描述的:长岛的夜夜笙箫终会在某天突然消失,让来自天涯海角的客人失望而回。

但当劳苦大众摇身变为新贵时,是否会像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一般:动物开始用两条腿走路时,便开始驱使别人?

谁知道呢?历史的车轮一往如前。

    【评点】

 文章立意恰切,属于“主流精英和边缘草根各有各的位置”这一类的立意。最大的优点是文辞优美,行云流水而又能保持议论文的本色,用于道理论证的引言颇有画龙点睛之功效,例如:“动物开始用两条腿走路时,便开始驱使别人等,也显示出作者广泛的阅读积累。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表述过于含蓄形象,致使立意稍显不够明确,此外立意深度也还有提升和挖掘的空间。

【评分】内容20+表达23+发展等级17=60分。

 

【典型例文3

一时的韶华不如永久的平淡(40分)

海子曾言:“要有朴素的生活和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诚然,每个生命都渴望谱写激昂的乐章,然而,一时的韶华不如永久的平淡,返璞归真,过朴素的生活,一生无悔,足矣。

史怀哲,一朵空谷的幽兰。当荣誉与赞扬化为翻滚的巨浪侵蚀而来时,他看到了韶华背后的枯萎,挣破了繁花点缀的牢笼,将自身化为一束微光,投入于非洲的土地之上,或许没有繁花似锦,但他却尝到了平淡果实永久的芳香。

名花终将会枯萎,展翅翱翔的雄鹰总逃不过子弹穿堂的厄运,天空不会总有狂风暴雨,大海也不会天天都有汹涛骇浪。

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闪电,应作如是观。”诚然,世间的一切本皆为虚妄,韶华又何尝不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我们看透韶华背后的枯萎,韶华便也不再是韶华,而平淡也降变为永久的美妙。

自喻为天才的蒋方舟逐渐在社会中风生水起,韶华过后,却是网友的讽刺、批驳、甚至谩骂。天才最终只能沦为他人口中的“代笔”,“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弘一法师李叔同简短的话语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当李奇用有十五万的粉丝时,他才发现平淡的美好;当徐阶登上高位时,他才发现韶华背后隐藏的黑暗。或许只有如陈继儒所说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一般,才能发现平淡中永恒的美好。

金钱不过是物质的附庸,荣誉也不过是满足欲望的奖章。韶华者或许有他一时的绚烂,但往往也降导致摔至谷底的悲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却是一中永恒的魅力。无须悲叹绚烂后的枯萎,亦无须感叹风暴过后的水波荡漾。

塑料花保持着他永久的平淡,或许他永远只是摆设,但他却拥有不输于绚烂的永恒的平淡。

如果沙漠不再风声迭起,如果高坡不再尘土飞扬,如果雄鹰收敛它骄傲的翅膀,如果人们掩住了绽放的光芒。一切是否又会有所不同?

撷满秦汉清澈的月光,将岁月的琴弦轻拢慢捻,弹奏出一曲平淡的乐章,一生,安矣!

【评点】本文单看文章,亦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好文章,但作为考场作文,却有两大失误。一是成也语言败也语言,文辞优美,但篇末三段却流露出散文化倾向,致使文体特征模糊,这在近几年的福建高考作文评卷中,是严打的对象。第二,再好的文章,如果离题,即便阅卷老师再如何扼腕叹息,它也是无法高分的。作者显然对材料理解有误,不仅未抓住矛盾冲突点“讥讽嘲笑”确定立意;并且,把塑料花的“经济、耐久”理解成为“平淡的生活”也是错误的,“经济、耐久”与“平淡”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因此,这是一篇典型离题、典型犯了考场大忌的作文,考生应引以为鉴。

【评分】内容13+表达18+发展等级9=40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