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论英语备课面面观

发布时间:2015-01-09 作者:黄小气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1525

论英语备课面面观

摘要:本文主要从备课的角度,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程资源以及教学细节方面,说明备课过程中应考虑的范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服务。

关键词:英语备课;实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领会课标精神,熟悉教材,为精心上好每一堂课做准备。最终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向课内时间要质量显得尤其重要,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备课是关键。

1.教学目标观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实现这些课程的目标不是短期的教学的活动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和整体水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整体策划,对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教学阶段或一个教学单元做出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整体思考,使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既能体现长远目标的追求又能体现近期目标的递进要求。比如高中英语写作方面,有不少学生到了高三还不能很好地进行简单的英语写作,甚至简单的标点符号如句号“.”也常用成中文的“。”这一句号。一开始教师就先要了解本校本班的学生英语写作的水平,根据现状制定一套符合学生的初高中衔接的方案和高中三年整体的教学计划,先帮助学生过度到高中写作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然后从高一开始逐步分阶段地进行训练。

而每一堂课的定位要非常明确。在熟悉教材和教参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以及学习情感和兴趣爱好,制定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是概括性的,但必须清晰明确。要能为学生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例如“To develop students’ writing skills”,这样的目标则太过于泛化,而 “produce a passage by using connections”就比较具体。还有一堂课的目标不宜过多,如果一堂课目标太多,显得过于繁杂,学生往往感觉没有头绪,难以都掌握好,影响学习的信心,达不到教学效果。

2. 教学设计观

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重点突出,不能面面俱到。而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围绕着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讲授法、实训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直观法、问题法和发现法等等。正所谓教无定法,教要有法。面对各种教学方法,教师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又要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个体特征以及每堂课的课型和教学内容。千万不能生搬硬套,结果反而适得其反。英语课程是语言的课程,要区别于其他学科,语言课程主要是语言的训练。而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设置的活动要能确实有效地能让学生“动”起来。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展开,简单易于操作,而不流于形式,要真实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实现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掌握,教学难点的突破服务。

而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在多媒体广为运用的现代教学中,它确实发挥着其他方式所无法完全替代的作用。但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也有它的局限性。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但又不受它的牵制。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每一个步骤都用电脑展现出来,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为了实现预设好了内容使得课堂变得呆板,失去了课堂的真实性和灵活性。因此使用多媒体要恰当、适量。

3.课程资源观

课改环境下教学资源丰富,有各种版本的教材还有网上资源,还有报刊、杂志、歌曲、电影和故事等。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都可以为备课服务。面对这么多的资源,如何有效地整合。教师应先根据课程和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选择与所所备课的主题和目标相关、学生感兴趣并符合学生水平的资料。对现有教材重新组合,加入具有时代感的内容,使之有利于教学,体现精华。否则浪费时间和精力,又不能真正服务于课堂。

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和认知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资源。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以及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的困惑以及错误对于教师在备课中进行把握重点,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并起着指导作用。

4.教学过程观

编写教案是备课中微观操作的过程。传统的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和作业布置五个环节。这些环节依然重要,但不能体现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没有教师的反思。很多教师认为写教案费时费力,只要课前构思,把要讲的内容直接写在课本或练习本上即可。即使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案是为了应付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这样很容易使课堂陷入知识点的讲解,是教教材的写照。缺乏条理性、连贯性和整体性,无法体现教师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新课改环境下的教案要能够达到如下的要求:

按一定的教学步骤编写教案,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策略和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最后才是作业的设置,并留有教师上完一堂课书写反思的空间。教案的详略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不必强求一致,但基本环节不能丢。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做到上一个环节是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一环扣一环,层层铺垫。要注重环节逻辑上的关联性,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组织,流程自然,深入浅出,导向最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方法或活动的设置要能让学生的思维启动起来, 讲究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能预测学生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反馈,要看大面积的学生。在感觉学生有困难的地方要有一定的Learning Support。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态度,找准教学活动的最佳切入点。这对一堂课的成功很关键,

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是很难有高质量的生成。在新课改的教学活动中依然是预设大于生成。有位教师在一堂公开课后说: if my students change, my lesson change. 笔者并不赞同这样的说法,虽然课堂中学生会有很多表现是教师预设之外的,教师应该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学生有价值的生成,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放到下节课中。要生成但不是任生成信马由缰。

要体现教师自身的创造性,教师要学会自己总结对知识点的描述。每位教师的优势和风格迥异,要求所有的老师每堂课都十分精彩,完全符合课标理念,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各方面能力都大有提高也是不符合目前的教育现状。但教师要尽量让每堂课都有一个亮点,体现个性化教学,适合教师本人也适合本班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发展。尽量多进行课后反思,这也是对今后的备课做准备,向专业教师成长的通路。

5.教学细节观

教师的一思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很多细节都应该纳入备课应该考虑的范畴。首先,创造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氛围,如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说和写的愿望等等,教师在课堂中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微笑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都能起微妙的作用。再者,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学生语言输入的来源之一,是组织教学和引起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媒介。教师话语要注重数量、方式和技巧问题。尽量使用简洁流利而有效的语言。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是教师话语的一部分,有两种: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前者是指提问者已知道答案的问题,后者是指提问者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教师提参考性问题增加学生课堂的语言输出,从而促进语言习得。最后,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应该讲究有效性。它是学生课后进行对知识梳理、强化和拓展的重要部分。作业的设置量不宜太多,要讲究少而精,既能体现一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的检测又有一定的拓展性。既要让大部分的学生完成得了又要照顾后进生和尖子生。一般教材书上都有练习题目,那是统一固定的,但不一定符合教学实际状况,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删,也可以设置学生课后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是一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之一,也是下节课备课的参照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状况和质量适当调整下节课教学的内容、方式和节奏。

总之,备课时为了更好的上课,是为了更好的实施教育。而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认识学生的发展可能、成长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备课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宏观构想、微观操作,注意备课一堂课的开头和结尾,提高的实效性。备课是教学环节的前奏曲,它还有待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文献:

罗娟,高中英语课堂话语分析  基础英语教育20078{j}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