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浅谈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5-01-09 作者:林子勇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1715

浅谈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林子勇

关键词:新课程  作业设计  有效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作业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力求充满活力、因人而异、生活化、自主探究,达到作业与教学的有效结合。

设计作业,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过程是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生成过程;学生通过作业可以在主体实践中消除困惑、解决或生成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识以及展示自我、升华自我。正是因为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要重视它,就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应该设计个性化作业。新课程理念下,作业除了传统的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考虑的是多元化的目标,即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科学素养目标等。而传统历史作业布置,学生是没有选择权的,只有接受并按要求完成。致使学生对历史作业感到厌倦,敷衍应付,一遇到分析题、综合题、探究题就想通过各类辅导书找寻答案,或者希望老师能直接提供标准答案。这样的作业,其有效性可想而知。因此,我认为,历史作业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力求新颖多样、面向全体、学以致用,达到作业与教学的有效结合。那么高中阶段应该如何设计历史作业

1、从激发兴趣角度而设计充满活力的历史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作业可以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根据中学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抽签等多种竞赛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奖励,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游戏、猜谜、历史情景剧表演等作业形式,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能力,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2、从因材施教角度而设计分层次的历史作业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的教学要从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来把握内容标准的实施。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讲究层次性的。因此我认为,教师设计历史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人而异,以防止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特别是防止出现缺交作业或是抄袭作业的情况。如岳麓版必修二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课标要求是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A级基础题,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不再望题生畏---整理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B级巩固题,主要是巩固新知,内容紧扣当天所学——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C级发展题,有一定难度,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依据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分析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所起的作用。在作业设计中给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量度和难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各取所需,为每个学生创设一个练习、提高、发展的学习环境,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历史作业完成中得到成功体验,提高教学有效性。

    3、从学以致用角而设计生活化的历史作业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进行历史作业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善于挖掘社会生活与课堂知识相关联的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实现历史作业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的实效。如在学习宗法制一课,我的作业设计是:分析宗法制的内容、特点、作用及对民族凝聚力和祖国统一大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举例说明?这样,不仅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还使学生觉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巩固拓展了课堂知识。

    4、从全面发展角度而设计合作探究型的历史作业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有效性历史作业设计中,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事物,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丰富生活经历,探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予以解决,使自己的探究成果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如学习岳麓版必修219课《经济体制改革》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8个组,要求他们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用各种方式展现本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了完成作业,学生们分工合作,查访长者,查找相片,影像资料,制作幻灯片……这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深入了解了家乡面貌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家乡强烈的热爱之情,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归纳和整理材料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成长,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

当然,一份好的历史练习,能有利于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绝对不仅仅就是一道或几道好的材料解析题,而应该是结合课程标准,合理制定一份适量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练习。就高一年新生的特点,我认为每节课后最好的练习是一道史料丰富的材料解析题,再加上五至十道选择题。高一历史课时是两节,如果只提供一道材料解析题,显得过于薄弱,如果只是多几道材料解析题,又显得过于单调,也不利于历史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历史教学来说,高一作为基础年段应该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而选择题无疑比材料解析题更能实现这一课程目标。更何况选择题是高考历史的重要题型,有必要从高一抓起。

当然,在高一阶段,也不能漫天飞舞抛下大量的历史练习,尽管都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学生用大量晚自修时间来完成,这也是不现实的。毕竟很多同学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五至十道选择题大概要用十分钟,一道材料解析题大概要用二十分钟,加起来是半个钟头,一周两个课时就是一个小时。在“重理轻文”的高中阶段,这是个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时间,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说服学生要认真、高质量地完成每次的历史练习。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充满信心。不应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应是学生成长中一种生活需要、学习需要。因此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不仅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更要花时间、精力去钻研历史作业的设计,从而使有效教学与有效作业相得益彰,使学生学习历史真正达到最佳效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

2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林子勇  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历史组  15980461895

邮编:361321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