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中学田径课改革设想
中学田径课改革设想
王飞腾
(南安国光中学,福建 南安 362321)
摘要:针对当前中学田径课现状,从主客观因素上加以分析,提出一些对田径课的改革设想,使田径课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田径课;田径运动;改革设想
1 前言
自从我国学校体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以来,以往作为中学体育教育的基础项目,田径运动的地位受到极大的冲击。近几年来,田径课教学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学生讨厌上田径课,而喜欢上篮球、健美操、街舞等,出现这种症结的原因何在呢?我们必须对此现状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反思。本文拟就中学田径课的改革提出探讨。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南安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的形式,发出问卷221份,回收问卷210份,有效率达95%,并对回收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从而提出对中学田径课改革的几点设想。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表1 学生上田径课动机调查表
上田径课目的 |
% |
假设田径课是选修课 |
% |
健身 |
68.5 |
愿意上 |
30.58 |
好玩 |
5.27 |
不愿意上 |
49.4 |
应付 |
26.23 |
无所谓 |
20.02 |
3.1.1 你上田径课的目的,从表1可以看出有68.5%的学生是为了健身,5.27%的学生为着好玩,26.23%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这说明学生的健身意识正在加强,为好玩和应付的学生若加以引导,他们上田径课的目的是会改变的。
表2 高中部分学生课外锻炼所喜爱运动项目调查表
男生(168) 女生(42) | ||||||
项目 |
人数 |
% |
名次 |
人数 |
% |
名次 |
篮球 |
94 |
56 |
1 |
4 |
10.7 |
4 |
排球 |
6 |
3.6 |
5 |
7 |
13.1 |
3 |
足球 |
60 |
35.7 |
2 |
0 |
0 |
6 |
羽毛球 |
22 |
13.1 |
4 |
15 |
35.7 |
1 |
乒乓球 |
45 |
26.7 |
3 |
10 |
23.9 |
2 |
武术 |
6 |
3.5 |
6 |
0 |
0 |
6 |
健美操 |
0 |
0 |
0 |
3 |
8.3 |
5 |
田径 |
4 |
2.4 |
2.4 |
3 |
8.3 |
5 |
3.2.1 高中部分学生课外锻炼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从表2统计表明,学生课外锻炼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田径最少。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学生讨厌上田径课的主要原因是:认为田径课内容乏味、枯燥,运动形式单调;考核评价标准高,很难达到竞技标准,学生心存畏惧心理。
3.2.2 我们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近几年来受竞技体育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体系的影响,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上都是围绕竞技体育的指导思想进行和受其制约。目前,我国现行的田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参照苏联50年代模式。通过50多年的修改调整,但始终未能跳出以传授田径竞技技术为主,忽视了健身,课程设置结构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千篇一律,教学模式呆板,成绩评定以竞技为主,脱离了健身是学校体育的主题这个目标,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阻碍了田径运动的健康发展。目前,田径课虽然有所变革,并有新的起色,以竞技体育为主线的田径课正在被修正。但课中竞技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尚未跟上素质教育的需要。
4 结论和建议
4.1 重新认识中学田径课目标
(1)把中学田径课目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保持一致。田径教学要做到“开放”和“放开”,改变原有的封闭式教育。教学手段不再只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手段多样化地满足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对田径课感兴趣、乐学。(2)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为生活、工作、体育学习和锻炼打好身体运动能力基础。中学田径教学仍为基础教学,不能只为考而教,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会用简单实用的田径方法长期锻炼身体,教育学生学会交流、创造和享受美好人生,以致能过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3)学习一些田径技术和田径运动文化知识。对中学生田径教学要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指导,传授田径技术和相关性实用运动技术。目前提出的淡化中学技术教学不等于不教技术,只是要求利用每周两节体育课这一有限的时间去教会学生一定的运动技术,学会一些运动原理、运动文化知识,让学生利用课外再去复习、巩固、提高。发现和培养有运动天赋的运动员。
4.2 完善田径教学过程
田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过程也要全面,包括健身锻炼、学习田径技术及运动原理。
习健康知识(社会行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达到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4.3 按走、跑、跳、投基本运动与结构,重新构建田径健身课。构建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2)增加田径运动的兴趣性、娱乐性,走田径健身之路,构建方法设想:
4.4 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田径课考核与评价体系,使其更加符合中学田径课特点。目前,田径课程的考核不能再以竞技项目的成绩与技术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考核内容应以能全面反应学生在进行田径课学习之后的综合组织与能力。其中包括:(1)学生在进行各项健身锻炼后各项素质提高的幅度大小。(2)学生合理利用体育理论知识去指导自身锻炼能力大小。(3)各项生理技能的稳定性及适应能力的好坏等。在考核中应将教学效果的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向结合。所谓直接测量就是对学生学习前后各项素质的成绩进行对照比较得出结论。而间接测量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理论知识、学习态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能力、个体特征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田径课考核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真实。不至于成为学生平时紧张学习之后的一种生理和心理负担。
4.5 综上所述,设想中的健身走、健身跑、健身跳与健身投有适宜的难度、适宜的动作方式及合理的运动负荷,同时又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竞技性。练习中其强度指数严格控制在中等强度范围以内,这样使学生不易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它们并不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及高强度,而是以对学生各种素质均衡发展为有利原则。练习中增加各种组合、循环及障碍跳以及健身投中定点投准等练习并充分体现出健身运动的娱乐特点。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冯晓劲.对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改革设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
[2]林波.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1998,4.
[3]王广虎.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走出四大误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
[4]彭中东.王霞.普通高校田径专项面临的困境及措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6.
[5]孙庆杰主编.田径健身[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