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中学田径课改革设想

发布时间:2015-01-09 作者:王飞腾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1646

中学田径课改革设想

王飞腾

(南安国光中学,福建 南安 362321

 

摘要:针对当前中学田径课现状,从主客观因素上加以分析,提出一些对田径课的改革设想,使田径课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田径课;田径运动;改革设想

 

1 前言

自从我国学校体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以来,以往作为中学体育教育的基础项目,田径运动的地位受到极大的冲击。近几年来,田径课教学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学生讨厌上田径课,而喜欢上篮球、健美操、街舞等,出现这种症结的原因何在呢?我们必须对此现状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反思。本文拟就中学田径课的改革提出探讨。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南安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的形式,发出问卷221份,回收问卷210份,有效率达95%,并对回收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从而提出对中学田径课改革的几点设想。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1  学生上田径课动机调查表

上田径课目的

假设田径课是选修课

健身

68.5

愿意上

30.58

好玩

5.27

不愿意上

49.4

应付

26.23

无所谓

20.02

 

3.1.1  你上田径课的目的,从表1可以看出有68.5%的学生是为了健身,5.27%的学生为着好玩,26.23%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这说明学生的健身意识正在加强,为好玩和应付的学生若加以引导,他们上田径课的目的是会改变的。

3.1.2  假设田径课不做必修,而是选修课,从表1可以得出愿意上田径课的占30.58%,不愿上的占49.4%,无所谓的占20.02%。这说明学生讨厌上田径课,被问卷调查的大部分学生说初中只学练过铅球、立定跳远、50m800m(女生)1000m(男生),而且绝大部分学生对上跑、跳、投不感兴趣。

2   高中部分学生课外锻炼所喜爱运动项目调查表

            男生(168                          女生(42

项目

人数

名次

人数

名次

篮球

94

56

1

4

10.7

4

排球

6

3.6

5

7

13.1

3

足球

60

35.7

2

0

0

6

羽毛球

22

13.1

4

15

35.7

1

乒乓球

45

26.7

3

10

23.9

2

武术

6

3.5

6

0

0

6

健美操

0

0

0

3

8.3

5

田径

4

2.4

2.4

3

8.3

5

 

3.2.1  高中部分学生课外锻炼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从表2统计表明,学生课外锻炼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田径最少。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学生讨厌上田径课的主要原因是:认为田径课内容乏味、枯燥,运动形式单调;考核评价标准高,很难达到竞技标准,学生心存畏惧心理。

3.2.2  我们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近几年来受竞技体育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体系的影响,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上都是围绕竞技体育的指导思想进行和受其制约。目前,我国现行的田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参照苏联50年代模式。通过50多年的修改调整,但始终未能跳出以传授田径竞技技术为主,忽视了健身,课程设置结构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千篇一律,教学模式呆板,成绩评定以竞技为主,脱离了健身是学校体育的主题这个目标,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阻碍了田径运动的健康发展。目前,田径课虽然有所变革,并有新的起色,以竞技体育为主线的田径课正在被修正。但课中竞技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尚未跟上素质教育的需要。

3.2.3  田径运动与田径课概念模糊。田径运动具有竞技和健身两种属性,田径运动既是竞技比赛项目,也是健身锻炼的手段。以健身为目标的田径运动锻炼,是指采用走、跑、跳、投等多种运动方式进行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过程。田径健身运动与田径竞技运动由于其目标不同,所以各自的内容也不同。田径健身运动的内容既有适当降低难度的田径竞技项目,也有各种走、跑、跳等多种运动方式构成的非竞技的健身练习。田径课是以走、跑、跳投等练习方法,全面发展基本运动能力,增进健康并为学习体育技术打好基础,是一个教学过程。但在中学没有把两者明显区分开来,常常把田径课看成田径运动,对学生田径教学变成田径运动训练,长期的运动训练使中学生对田径课望而生畏。

4         结论和建议

4.1 重新认识中学田径课目标

1)把中学田径课目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保持一致。田径教学要做到“开放”和“放开”,改变原有的封闭式教育。教学手段不再只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手段多样化地满足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对田径课感兴趣、乐学。(2)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为生活、工作、体育学习和锻炼打好身体运动能力基础。中学田径教学仍为基础教学,不能只为考而教,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会用简单实用的田径方法长期锻炼身体,教育学生学会交流、创造和享受美好人生,以致能过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3)学习一些田径技术和田径运动文化知识。对中学生田径教学要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指导,传授田径技术和相关性实用运动技术。目前提出的淡化中学技术教学不等于不教技术,只是要求利用每周两节体育课这一有限的时间去教会学生一定的运动技术,学会一些运动原理、运动文化知识,让学生利用课外再去复习、巩固、提高。发现和培养有运动天赋的运动员。

4.2        完善田径教学过程

田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过程也要全面,包括健身锻炼、学习田径技术及运动原理。

习健康知识(社会行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达到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4.3  按走、跑、跳、投基本运动与结构,重新构建田径健身课。构建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2)增加田径运动的兴趣性、娱乐性,走田径健身之路,构建方法设想:

4.3.1  健身走:它是体育健身中最简单易行的运动,它与的人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运动医学博士赖维所说;“轻快的散步20分钟,可将脉搏的速度提高70%,效果正好与慢跑相同。”(1)正常走:散步、齐步走、正步走、脚跟走、上坡走、下坡走。(2)非正常走:后退走、半蹲走、侧身走、垫步走、绕花走、迈大步走。(3)耐力走:重复走、间歇走、变速走(绕操场走、绕校园走、越野走)。(4)快步疾走:脚跟走、脚尖走、直腿走、直臂摆动走。(5)竞走:直腿走、节奏走、握棒走、双手抱头走、背手倒竞走。田径课可采用的方法有:摆臂步行法、前交叉步走、侧交叉步走、弓步走、弹性步走、直腿走、退步走、竞走等。

4.3.2   健身跑:该健身方法是以增进人体心肺功能,提高心血管技能维目的。(1)耐力跑:定时跑、定距跑、负重跑、采标记跑、法特莱克跑。(2)快速跑:快频跑、变相跑、踩点跑、运篮球跑、带足球跑、托乒乓球跑。(3)障碍跑:跑、跨、钻、绕(独木桥、小垫子、栏架、呼啦圈、小水池)。(4)集体协作跑:双人或多人携手跑、多人绷腿跑、接力跑。田径克课可采用的方法有:慢速放松跑、变换节奏跑、匀速跑、定时跑、走跑交替、跑跑交替、追逐跑、变相跑等。

4.3.3  健身跳:该跳跃不同与竞技运动的跳跃,其内容与形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下肢力量、协调性及基本跳跃能力。(1A、水平跳:原地跳:向前、后、侧跳跃、跳傣族舞;B、行进间:单双脚跳远、跳过水平障碍物、集体“开火车”。 行进间连续跳:连续单双脚交换跳、跑跳步。(2)垂直跳:A、原地跳:摸高、半蹲跳起、跳起扣排球、跳起正反扣低高度蓝圈、单双脚跳各种花样跳绳。 B、行进间:三步上篮、助跑起跳后用头、手、脚、膝触及标志物。 C、助跑跳高:单、双脚跳。田径课可采用的方法有:直腿跳、跳深、负重跳、跨步跳、多级跳、障碍跳、无障碍跳等。

4.3.4  健身投:该项目是以全面发展锻炼者身体素质,提高技能活动能力为目的,并加入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可分为准度类和远度类。(1)单臂、双臂:投远、投准。(2 抛:链球、实心球、沙包、排球、篮球、足球。(3 投:标枪、实心球、沙包、排球、篮球、足球。 4 推:铅球、实心球、哑铃、小杠铃、推人、推树、推墙、双人推手。(5 撇:铁饼、飞盘、飞标、纸飞机。 田径可采用的有:投篮球、定点投垒球、实心球、单手原地及行进间推实心球、双手前、后、侧、抛实心球,跪投实心球及快速投篮球及实心球等。

4.4  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田径课考核与评价体系,使其更加符合中学田径课特点。目前,田径课程的考核不能再以竞技项目的成绩与技术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考核内容应以能全面反应学生在进行田径课学习之后的综合组织与能力。其中包括:(1)学生在进行各项健身锻炼后各项素质提高的幅度大小。(2)学生合理利用体育理论知识去指导自身锻炼能力大小。(3)各项生理技能的稳定性及适应能力的好坏等。在考核中应将教学效果的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向结合。所谓直接测量就是对学生学习前后各项素质的成绩进行对照比较得出结论。而间接测量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理论知识、学习态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能力、个体特征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田径课考核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真实。不至于成为学生平时紧张学习之后的一种生理和心理负担。

4.5  综上所述,设想中的健身走、健身跑、健身跳与健身投有适宜的难度、适宜的动作方式及合理的运动负荷,同时又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竞技性。练习中其强度指数严格控制在中等强度范围以内,这样使学生不易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它们并不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及高强度,而是以对学生各种素质均衡发展为有利原则。练习中增加各种组合、循环及障碍跳以及健身投中定点投准等练习并充分体现出健身运动的娱乐特点。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冯晓劲.对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改革设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

[2]林波.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1998,4.

[3]王广虎.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走出四大误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

[4]彭中东.王霞.普通高校田径专项面临的困境及措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6.

[5]孙庆杰主编.田径健身[M]-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5356.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