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创新点亮通用技术课堂

发布时间:2017-12-23 作者:朱仕成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2088

创新点亮通用技术课堂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朱仕成

内容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兴旺,最直接的推动力就是创新。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个焦点命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技术的角度探索用创新点亮通用技术课堂,为学生插上科学的翅膀,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课堂

从钻木取火到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历史。通用技术课程是新课程的亮丽风景线,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如何用创新点亮通用技术课堂,为学生插上科学的翅膀?”开展了较深入的实践教学探索。

一、丰富学生驱动创新思维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驱动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教学中,我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尊重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网络平台,以家庭阳台盆栽自动供水控制装置的设计案例为活动内容,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创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并组织学生设计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该节课在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部级“优课”。

二、关注学生理解技术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

当代社会,科学与技术关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作用不断加强。在技术发展继续对科学发展产生影响的同时,科学发展对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出现了同步发展的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注重从技术科学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技术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注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如何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技术知识又是怎样提高到理论高度成为科学。

例如在《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教学中,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在塑料桶的底部边缘竖向钻两个小孔,将它置于一个合适的浅盘内,上方小孔略低于浅盘的边缘。先封堵住小孔,注满水并密封桶口,后撤除封堵物,发现桶内的水位降到图示位置就不再流出。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再引导学生利用该装置“负压控制”原理进行设计活动。有一组同学设计了“懒人盆栽自动供水控制系统”,解决了家庭盆栽“浇水难”的问题,并荣获第30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飞机客舱中的窗户的四角为圆弧形的技术规范设计,是人们在技术设计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是技术知识提升到理论高度成为科学的经典案例。在通用技术教材中、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这方面的案例,通用技术教师应注意去挖掘,以之激发学生探究技术科学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的创新意识。

三、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科学方法

从技术的角度看,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设计,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不能发现与明确问题,将关系到能否找到一个好的设计切入点,推动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问题往往光顾有准备的人。如鲁班上山被野草的叶子划破了,别人不知也被划破几百次,都觉得没有问题,惟有鲁班觉得有问题,所以他发明了锯子。教学也是如此,我注重紧密联系教育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注重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来选取素材设置情境,通过经典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发现问题的科学方法。即学会观察日常生活、收集和分析信息、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发现问题的教学中,我利用虹吸原理设置如图的实验:将盛满水的软管倒插入水槽中,并在水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然后移开载玻片,再拨除另一端的塞子。操作过程中组织学生注意观察,以之鼓励学生开展技术探究活动。有一组学生通过反复试验,创新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款水箱清洁虹吸刷,解决了水箱清洁的难题,在清洗时,污水自动流出,无需换水,节水环保。

日常生活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问题资源。 2014年我引导学生针对学校教室照明管理中电能浪费的现象,对教室照明控制系统的缺陷进行优化设计,有一名学生发明了“红外智能节电双控开关”,并获得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它利用人体红外线感应原理,结合较为精密的传感器,实现自动控制灯具点亮、熄灭。当光线较暗,并有人进入感应范围时,专用传感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自动接通负载,人不离开感应范围,将持续接通;人离开后,延时自动关闭负载。其次,当特殊条件下,如作为高考考场,教室内需要全天候照明的情况下,可将开关拨到手动控制,将红外智能控制电路部分短路,达到特殊照明的需要。从而真正达到需要时灯亮,不需要时灯熄,实现安全节能的目的。

学生一旦掌握了发现问题的科学方法,学生探究技术科学的激情就将被燃起,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技术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的基本目标就不远了。

四、激发学生发展创造潜能的科学能力

人的潜能是从先天自然中得到的一定的遗传素质,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一个人自我实现程度有多寡,对社会贡献有多少,其限度往往取决于潜能的开发程度。高中学生正处在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课程的内容载体,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技术科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

例如在《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中,我以“中学生课椅的设计”项目为载体,通过分组设计竞赛的方式组织实践教学,努力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氛围,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学生设计出了丰富多样的方案,其中一个方案(如图)被学校采用,作为学校的新课椅推广利用。该新课椅结构设计合理,突显人文关怀。通过这样类似的丰富的技术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让我们认真学习相关科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技术和工程等素养,用创新点亮通用技术课堂,为学生插上科学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3.《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