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探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景教学
探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景教学
李海滨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国光中学 福建 泉州362321)
摘要:“教学情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效的化学教学情景,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
关键词:高中化学 情景教学 问题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高中教学中的实施,课堂教学要求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情景教学”作为新兴的有效教学手段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高中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提不起学习兴趣等情况。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点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情境”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深入课堂教学,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锻炼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根据“人本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在教师引导下提高成绩。根据高中化学实践性强、理论性强和科学性强的特点我们可以得知,只有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合适的情景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感受趣味性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一、调整教学次序,开展问题教学
践行新课程理念,不是一味地按新课程的编排进行教学活动,而是应当因地制宜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次序,提炼核心内容,设置有效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进行科学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的学置于活动中,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培养过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真实、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在带给学生惊奇的视觉感受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来创设教学情景,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问题情景,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有效得多,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进去,这样的话对实验的操作、观察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还充分体现了劳动的效率、动作的美感。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巩固记忆知识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项技术于一体,具有生动形象、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等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可以用宏观模拟微观,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将动态的反应定格在瞬间来进行分析,展示不适宜在课堂中演示的实验。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帮助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例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的教学中,抽象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教学中播放动画来模拟微观粒子形态和运动、化学反应发生时微观粒子的变化,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学习氢气与氯气在光照下的反应时,因为该实验的操作有一定难度,产生的爆炸现象有危险性,这一实验不宜在课堂上演示。学生若只听教师的描述来理解实验,就不能留下深刻印象,很可能出现学过就忘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播放视频的形式,既没有危险性,又可以让学生看到明显的爆炸现象,有助于加速和巩固记忆知识。
三、通过实验来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绝大部分知识来自实验,知识点多且复杂繁琐,不易于记忆,而实验现象则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因此,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有效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既解决疑问又符合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教学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课实际上就是在实验的操作、观察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还能体会劳动的意义和动作的美感。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吸引除了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外还有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不受外界的约束和干扰,学习主动性会有明显的提高。如果只是演示实验,则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相互探讨,验证原理,发现新问题,然后进行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同时,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化学知识的学习外,还能给学生许多书本上无法给出的问题。
四、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及化学史来创设情景
生活是学生化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化学知识的最大应用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景。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验、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还有重要的化学史实、发明发现的故事等等。现在不管是新教材的要求,还是高考中的考点,社会、生活和化学都是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学生认识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学习课堂,作为教师还应该注重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诱导学生对身边的所见所闻发生联想。一旦所学的东西被派上“用场”或遇上“愁患”时,学生求知的劲头会更大,跃跃欲试的要求会更强烈,对于延伸课堂、激活知识、提升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此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暂时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探究潜能,应鼓励他们进行实验、猜测、推理、创造等活动,也就是指导学生“搞研究”。
总之,通过对高中化学中情境教学的设计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要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持久性全面发展为基础,从而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进而促进高中化学课堂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魏清,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2006.
[3]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