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布时间:2017-12-23 作者:戴佑富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2343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戴佑富

(南安国光中学 362321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概念的建立与生物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生物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生物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趣味新奇的生物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  教学效率

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成败不仅关系到理论教学的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目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并不理想,本文笔者从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谈了一些优化策略,与广大同仁交流。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引发创新意识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此时的他们对于不同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利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奥秘,令学生产生兴趣,进而引发其创新意识。例如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微生物培养与利用》这一节中,教师可开设实验课,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计算微生物的数量:让学生取洁净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加盖血盖片,同时取酵母菌液,摇匀并用滴管在盖玻片边际处滴取一小滴,让学生观察菌液的渗入情况,接着让学生使用10×镜观察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依次求得10×镜下计算区的总菌数、每毫升菌液中的含菌数值。通过这个生物实验,学生既会增添探究生物的兴趣,也会提高自身创新学习意识。

二、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如呼吸作用一节中种子在呼吸作用中释放CO2”的演示实验,可改为学生实验,大部分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装置及方法,验证了萌发的种子在呼吸时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因此我就提示能否用学生已知道的CO2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探究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积极思考后,许多学生想到用口吹气的方法,通过比较,自然地理解了种子呼吸时,放出了与人呼出的气体中一样的成分即CO2。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过程,学会思考,怎样学习,这样能很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出不同于教材的完整实验,对初中学生来说并非易事,这是由于他们的思维往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但只要教师积极加以启发和引导也并非不可。因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常常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以此作为打开学生新思路的钥匙,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探索的问题,然后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器材,放手让他们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自己拟定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现象记录、分析结果,最终自己得出结论。例如,在探究蚂蚁的通讯这个实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探究活动,根据他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自己提出问题假设,各实验小组自己选择所需的实验用具,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得出结论。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使学生产生兴趣并在探索中不断地得到加强和巩固。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作为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学生独立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的创造性能力也就越来越变得活跃并更具有自发性。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向经典实验挑战,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变换条件,大胆设计。如在观察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情况实验,按教材的方法操作,常遇到小鱼跳动的现象,令学生不知所措,怎么办呢?书中又没有秘诀。此时,我鼓励学生,只要能获得好的观察效果,你们想什么办法都行。一鼓动,学生的胆子就大多了,有的学生干脆将鱼的尾鳍用解剖刀割下,有的将小鱼折腾得快死了再观察,有的学生很聪明,先将尾鳍沾上少许水分,然后用手按着直接放在通光孔上观察,由于鳍上有水,因此伸展度很好,血流明显,观察效果颇佳。通过实验,显示们从思想上摆脱了一切依赖书本的想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解决现实困难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五、创设情境,教师角色转换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在生物学教学中,可利用实物、模型、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联系生物领域中的科学技术与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创造矛盾冲突,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知识的基础之中,这个过程就是矛盾——探究——深思——发现——解决的过程,可以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悬念和展开复杂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思维、记忆、创造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和习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要转变,要让学生在课堂做主角,有学生的被动学到我要学,主动学,教师起到引导和参与到学生中去。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优等的学生有发挥的余地,让后进的学生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又从不同层面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高中生物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结构出发,必须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利用出发,如此,才能真正满足所教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也才能更好地诱发及调动他们的生物学习动机,并以此为基础切实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淑岩.高中生物学习兴趣与创新精神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0430):173-173.

[2]张瑞雪.试析高中生物教学特点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B),20092):227-227.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