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流
优化生活化教学,激活高中生物课堂
优化生活化教学,激活高中生物课堂
戴佑富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国光中学 362321)
【摘要】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整个教育水平的发展。生物教学是当前高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课堂;意义
生物教学源自于生活,生活中亦包含了生物知识的众多元素。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探究一种“生物+生活”的融合化教学模式,对于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种创新的思路。本文采用理论结合案例的方法,着重研究了基于生活化教法思路下的生成性、体验性两种教学策略,并对其用于高中生物课堂的效果进行了总结,肯定了生活化教法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价值。本文主要是在分析优化生活化教学,激活高中生物课堂的几点探讨。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教育界对于教育和生活的关系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十分关心的,比如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儿童、青少年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等”。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竞争也是愈来愈激烈,面对这一社会现状,人们清楚的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所学的都是与生活脱节的纯理论知识,很难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去,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而生活化教学的改变了这一现状,他让传统教学的弊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弥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种感觉,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无论用多么美妙的语言和文字,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累。如《DNA的结构》的教学,如果只是传授纯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很差,他们要花大量时间去理解这些知识,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与学生一起动手做《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那么学生不仅对DNA的双螺旋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对于DNA双链之间的配对关系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了为什么DNA能够储存遗传信息,也可以更好的解释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遗传现象。经过这种教学处理后,原本枯燥抽象的一节课变得有趣直观,也更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高中生物教学分析
由于多媒体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目前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可以将讲课内容设计得生动有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却没有多大的变化。多媒体虽然增加了各种额外有趣的知识,但由于教师大量的灌输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而丧失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兴趣,尤其对于生物这门与生活联系紧密但知识点繁杂的学科。生物课的教学设计陈旧,在应用新技术的情况上仍采用灌输的方式而使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严重与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脱轨。再者,学生虽然对生物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那些了解基本可以归结于常识。学生并没有对基本的原理性内容有清楚的认识。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生物课并没有像化学、物理那样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这样的情况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基本没有系统的生物基础知识储备,进入高中后只能从头开始,这对学生学习和教师讲解都增加了困难。
三、课前高中生物教学有效应用
1.教师立足现实的备课。为了实现教学“生活化”,首先就要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做好一定的准备,利用目前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做出新颖且贴近生活的教学课件,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在讲能量ATP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用动态的形式将一个学生打篮球时,糖原如何分解为ATP,然后ATP又是如何作用于身体细胞为人类肌体提供能量的过程生动且贴近生活地展现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2.学生做好预习,积累生活经验。学生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生活化教学中一定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生物这门极其贴近生活的学科更是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基础。因此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相关预习。因为在有意识地进行课前资料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个大概认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就会更好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甚至可以触类旁通,使教学过程有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行生活化教学与其他科目及教学方法相比较,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因为生物学科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很多学生都不能细心观察他们身边的生物现象,更不会探讨这些生物现象的缘由。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要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就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把教学内容和问题结合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给予生物课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经常收集一些与生物学科相关的问题资料,设置好生活化的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例如,在讲授“物质的跨膜运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青菜蔫时,家长都会把青菜放在水里一会儿,然后就会变得硬挺,这是为什么呢?”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高中生物是一门非常贴近实际生活的学科,实际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生物这门学科。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愉快,为生物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不难发现,在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生活的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一旦我们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就会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重大责任及价值,就会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主动地、深入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姚鹏程.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生活化”课堂教学[J].新课程,2001(4)
[2] 成雷. 巧用生活化教学,构建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J].中学生物学,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