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英语

发布时间:2006-03-31 作者:未知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5930

本文下载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加强和改进高中英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领会课程理念

  《标准》是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并公布实施的指令性文件,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依据。《标准》从课程性质的界定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结构及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1.奠定共同基础,构建终身发展平台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自然延伸,也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总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包括持续的学习动机、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相比,课程目标在层次、水平和侧重点上都有所不同。义务教育阶段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自信心,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奠定运用英语的基础。而高中英语新课程则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2.提供多种选择,满足个性发展需求

高中阶段的英语新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要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新课程就必须具有可选择性。设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实现课程可选择性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多样化的课程既反映社会的需求,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高中英语新课程应力求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选择中提高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确立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

3.变革传统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实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教学还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使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情感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自信心会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高中英语新课程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和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信心和主动性,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批判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5.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英语课程评价在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英语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环节。高中英语新课程,必须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同时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应改变只重一时结果而不重过程的评价观念,纠正功利化的只重分数的评价标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学习态度与参与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新的评价机制要在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体系要有助于学生确定、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二、       理解课程结构

高中英语新课程在普通高中课程中属于“语言与文学” 学习领域及学习领域之下的“外语”科目,由若干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模块组成。新课程的结构体现了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采取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设置模式,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如下表:

1  高中英语新课程结构

级别

必修课程

10学分)

选 修 课 程

系 列 1

顺序选修课程

系列Ⅱ

任意选修课

 

模块名称

周学时

学分

模块名称

周学时

学分

语言知识与技能类

语言应用类

 

 

九级

八级

七级

六级

 

 

 

英语11

4

2

英语10

4

2

英语9

4

2

英语8

4

2

英语7

4

2

英语6

4

2

英语5

4

2

 

英语4

4

2

英语3

4

2

英语2

4

2

英语1

4

2

义务教育阶段1-5级

1.必修课

必修课程是为高中毕业生达到共同英语语言能力基础而设置的课程,按模块1-5(即英语1~英语5)顺序开设,共10个学分。每个模块2个学分,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课程。学生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

2.选修课程

高中英语的选修课程由“顺序选修课程(系列Ⅰ)”和“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两部分构成。

1)“顺序选修课程(系列Ⅰ)”是在完成必修课程后供学生按顺序选修的,是必修课程的自然延伸,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生设计的目标。顺序选修课程(系列Ⅰ)共有6个模块(英6~英语11),每个模块2个学分。学生完成模块6~8的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模块9~11的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标准》要求所有学校应保证开设模块6~8的课程。同时,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设模块9~11的课程。

2)“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分为三类:语言知识和技能类、语言应用类、欣赏类。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不规定学生选修的门类和次序,学生可以在学习必修课程(模块英语1~5)的同时或以后选修。各校可以在高一年级就提供这一类的选修课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标准》允许各学校现阶段可在每类课程中开设1~2个模块,并创造条件尽快开设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努力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要。另外,各学校还应根据自己所处地域的需要和特点,努力开发有个性、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把握内容标准

  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五个方面是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横向目标,又都包含在高中阶段的六至九级的纵向目标要求中。《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就是从纵横两个维度,对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其中的绝大多数目标都是以学生“能做什么”为出发点来进行描述的。“内容标准”既是英语教育教学的内容,又是英语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

1.语言技能目标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交流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人们交流情感和信息的重要手段。

高中英语新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听、说、读、写的训练应该立足于学生对这几方面的发展需求。

语言技能教学,应注重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听、读、观察和动手获取信息;通过思维、组织、筛选、提炼等处理信息;通过说和写传递信息和表达见解。对目标描述中的量化目标,应有相应的措施来落实。

2.语言知识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在英语学习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同步发展、不可分割的,但在教学中可以有所侧重。高中阶段语言知识的学习要以语言运用为目的,服务于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服务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服务于思维和交流的需要。

  《标准》对高中各级别(六至九级)英语词汇量的掌握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要提倡从运用的角度出发学习词汇,重视词汇在语篇和情景中的运用;要把词汇学习与语音、语法、文化内涵的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词汇学习和运用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巩固和扩大词汇量,逐步达到或超过《标准》所规定的词汇量要求。

3.情感态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自信心、意志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善于运用评价的主体性和激励性机制,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抑制、害羞、胆怯等情感障碍,让学生体验和积累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不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4.学习策略目标

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应注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鼓励和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教师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探索共性,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5.文化意识目标

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四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了解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应把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文化的自觉性,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性的潜移默化,让学生建立和提高这种敏感度和自觉性。

四、课程教学实施

1.英语课程模块设置的基本要求

根据《标准》的规划,高中阶段分为三个学年,六个学期,11个学段(每个学期2个学段,每个学段10周,每周4学时,但高三第二学期因时间较短,建议把全学期视为1个学段),11个模块(必修课程1-5个模块,顺序选修课程的6-11个模块),另加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的若干模块。每个学段须依序完成相应一个模块内的若干个单元的教材教学任务,并进行模块终结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得2个学分。11个模块成绩全合格的学生得22个学分,另有选修“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模块且考试合格的学生再累计所得学分。但必修课程模块1-5的10个学分,是学生高中毕业英语科所必须达到的最低学分和条件,不可以用其它模块(英语科或非英语科)的学分来顶替。学生依序修完模块5后,达到中学英语七级;修完模块8后,达到中学英语八级;修完模块11后,达到中学英语九级。但中学英语水平等级和年级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的模块开设的周数和周学时可以做较灵活的组合,例如,一个1学分的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的模块开设的周数和周学时可以有以下组合:

该模块约20周(跨一个学期),每周1学时。或该模块约10周(跨半个学期),每周2学时。

有关模块的重修、重考、弃修、改修、免修等问题,参照省教育厅对学校教学管理的专门文件规定执行。各学年模块设置情况如下表:

 

2  高中英语各学年块设置表

学年

第一学段(上半学期)(约10周)

第二学段(下半学期)(约10周)

模块序号

周学时

学分

模块序号

周学时

学分

高三

学年

高三第二学期

顺序选修模块11

4

2

总复习

4

 

高三第一学期

顺序选修模块9

4

2

顺序选修模块10

4

2

高二

学年

高二第二学期

顺序选修模块7

4

2

顺序选修模块8

4

2

高二第一学期

必修模块5

4

2

顺序选修模块6

4

2

高一

学年

高一第二学期

必修模块3

4

2

必修模块4

4

2

高一第一学期

必修模块1

4

2

必修模块2

4

2

备注

1.任意选修课(系列II)的模块可由学校自行安排,分布在各个学段中。

2.由于各地的学校具体情况不同,各学校可以根据《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本表,制定出更适合本校情况的各学年模块设置

2. 课程模块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对学生选择课程模块的指导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对学生选择课程模块进行指导。在学生选择课程模块前,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以确保模块学习的有序、有效,避免因选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发生不得已的改修,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2) 实事求是地设置选修模块,自主自愿选修模块

要根据各地各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实际开设课程模块。条件不成熟的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尽早开设。尊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程模块的权利和意愿,不得强迫学生同时统一修习某任意选修模块。

3)处理好教学课时与教学进度的矛盾

某些因素有可能影响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于教学时间的计划,例如,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停课,或超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预期的假日等等,导致某个学年的实际教学时间达不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的40周。课时的不足或减少有可能对模块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产生影响。这个问题一般应当通过调整学段和模块内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办法来解决,争取在实际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模块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不提倡用加班加点、加重学生每天课程负担的方式来对付,以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实施建议

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和标准,改变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做到:

1)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需求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必须为全体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会存在智力、习惯、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加强选课指导,把好教学质量关

各学校要加强对选修课程开设的研究和指导。应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和需要,努力开发有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可以由本校本学科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也可以外聘教师,做到资源共享。应审查任课教师的资格,应对新开课程在教材准备、教学计划制定、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学生考勤和考查质量把关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并检查落实,确保教学质量。

3)关注学生情感,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沟通、互动、合作和分享的学习共同体。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努力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共同合作,实现教学相长。

4)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高中学生应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和需要的英语学习策略,并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和探究,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获得经验,互相学习,增强自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5)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教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对教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教师应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努力探索,积累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重点应放在这几方面:

①增加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

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开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即以运用为动力,以运用为目的,以运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英语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任务型”为模式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②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学生求知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要继承和吸收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些好办法,创造出符合新课程精神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新课程提倡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并不排斥其它的教学途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反,高中英语新课程提倡采用任何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英语教师应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对自己已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总结,大胆探索和创新。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变革

教师应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例如,利用挂图、音像等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7)注重教师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① 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② 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③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4.改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

《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也要寓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学对学生打好英语学习的共同基础至关重要。现着重就其中的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语法教学分别提出以下意见:

  1)词汇教学

《标准》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例如,在词汇量的要求上明确提出:七级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九级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标准》词汇量要求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做到:

① 提倡从运用的角度出发,学习词汇。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运用词汇的条件和语境(如设计英语板报、设计英语广告、制作英语标志牌等),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学会运用。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意识地补充一些与时事、社会生活、现代科技等密切相关的鲜活的词汇。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词汇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② 重视常用词汇的搭配、辨异、文化内涵等学习指导,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提高学生认知和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

③ 指导学生掌握词汇学习和记忆的策略和方法,如:构词法、记忆法、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使用等。提倡在语篇、语境中学习和记忆词汇,提高词汇学习效率,避免孤立地死记硬背词汇。

 2)语法教学

语法是语言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总结。掌握语法对学生正确地,自信地运用英语关系很大。《标准》重视对学生语言知识、语法知识的教学。但《标准》强调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要从“用”的角度出发,以探究的方式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和巩固。为了通过语法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在高中语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 鼓励学生采用探究的途径学习,合理地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让学生在接触语言现象后发现并总结语言规则,然后进行练习和实践。

② 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练习和运用所学语法项目。特别要借助真实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语境中感悟语言功能,了解语言规则。学习语法是为了理解语法形式的表意功能,并能有效运用。避免单纯传授、讲解语法知识的倾向。

③ 注意研究《标准》对语法项目范围的界定。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范围的度。避免涉及冷僻的语法现象。设计语法练习和试题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免出偏题、怪题。

3)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英语阅读量在八级时应达到:“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标准》精神调整教学策略,利用阅读契机,提高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养。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

① 引导学生从语篇角度出发,了解语篇体裁,分析语篇结构,从文章的关键词、句、段中把握语篇的内容、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意图等。

② 教师应关注并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控, 并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技巧( 如:预测、略读、寻读、细读、猜测词义等),通过读前活动、阅读活动和读后活动,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③ 教师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 使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 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其知识面, 感受文化熏陶。

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等补充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气息且语言地道、 内容丰富、体裁广泛的英语读物, 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扩大词汇量,而且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 形成跨文化意识, 提高人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程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思想、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也从中获得反馈信息,有利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渠道。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应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要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等级

A

B

C

D

教学观念

 

1. 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全面的英语素养

 

 

 

 

2. 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3. 目标明确,有层次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重点突出,符合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5. 重视英语语言学习习惯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1.重点突出,符合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

 

 

 

 

2.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水平有机地调整教学内容

 

 

 

 

3.知识内容及观点正确,具有现代气息,寓德于教

 

 

 

 

4.教材重点、疑难点处理得当,注重学生的德育、美育等多方面教育

 

 

 

 

教师教学方法

1.体现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2.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学生有效互动,而且形式多样

 

 

 

 

3.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和运用环境,使新旧内容有机联系

 

 

 

 

4.语言输入量、训练的密度、难度符合学生实际语言能力

 

 

 

 

5.课堂教学结构合理,过度自然,反馈及时,符合英语教学规律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方法和媒体使用得当,能启发、诱导学生

 

 

 

 

学生学习过程

1.课堂气氛融洽,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具有浓厚的兴趣

 

 

 

 

2.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精神,能有效利用和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

 

 

 

 

3.能根据教学要求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评价,并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

 

 

 

 

4.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解决新的语言问题

 

 

 

 

5.有独立思考能力,课堂上回答问题、讨论、表演等表现主动

 

 

 

 

6.能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得失进行不同程度的自我反思和总结

 

 

 

 

 

 

教师素质

 

1.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强;用英语组织教学,语言表述清晰、得体,无科学性、政治性错误

 

 

 

 

2.板书和其它媒体利用合理、恰到好处,能体现所教内容的重点

 

 

 

 

3.课堂教学组织、调控能力强,灵活应变,教育思想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自觉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4.教态亲切自然,富有感召力,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能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效果

 

1.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2.教学氛围体现人文精神,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3.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

 

 

 

 

4.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收获,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较好

 

 

 

 

总体评价

 

 

 

2.学生学习评价

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所学知识进行学习活动的情况。它对教与学的活动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学生学习评价的目标。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 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② 采取多种形式,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③ 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试、自评与互评等多种形式,收集和积累反映学习进步的数据和资料等,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

 ④ 在形成性评价测试时,多采用主观试题,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进展程度,让教师有机会、多角度地观察学生,防止简单、盲目地模仿或照搬选拔性考试题型的倾向。

 ⑤ 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激励作用,都应做到科学和公正。

 ⑥ 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做出适当调整,以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进行终结性评价时,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① 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② 评价要以课程目标及相应级别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着重考查学生在经过一阶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

③ 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口试要根据《标准》要求,着重检测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和交际的有效性。听力测试在学期、学年考试和结业考试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听力测试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笔试应避免单纯语法知识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④ 测试之后,根据目标要求,仔细分析、认真总结、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进步和不足,使他们进一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明确努力方向。

⑤ 在学期和学年总评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他们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除了给学生一定的学分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定性评价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并用适当的方式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学校和教师都不宜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公开排列名次。

3.实行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

 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多用A、B、C、D的等级进行评价。

1) 学生自评:学生自评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学习效果及其关系的评价。学生可以从课堂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2) 小组评价: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英语课堂中极为普遍。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

3) 教师评价:教师参考学生的自评和小组评价,根据学生平时所参与的课堂活动、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评价学生。教师除给予学生等级评价外,还可以适当加上激励性评语或希望等,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4) 家长评价:家长根据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等给予评价或写出评语。

对学生的评价建议参照下表:

 

 

 

 

                       4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表

评价形式

评价内容

等级

A

B

C

D

 

教师评价

1.课堂出勤和表现

 

 

 

 

2.课堂活动行为表现(小组讨论、回答问题、角色扮演等)

 

 

 

 

3.值日生报告(有主题、有准备,每学期每人二至三次)

 

 

 

 

4.作业、任务完成情况

 

 

 

 

5.合作学习(两人活动、小组活动等)

 

 

 

 

6.随堂小测验/当堂效果检测,平时测试、期中、期末考试

 

 

 

 

7.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等

 

 

 

 

8.成果报告、问卷调查、检测表等

 

 

 

 

9.个案研究与分析

 

 

 

 

学生

自我

评价

1.平时测试、期中、期末考试

 

 

 

 

2.任务完成、课堂笔记、作业改错纪录等

 

 

 

 

3.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角色扮演等)

 

 

 

 

4.课外学习(阅读报刊、原著、听广播、看电视等)

 

 

 

 

学生

互相

评价

1.课堂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2. 文艺表演、英语晚会等(观众评议)

 

 

 

 

3. 专题演讲、故事会、朗诵、演唱等

 

 

 

 

4. 课堂提出/回答问题、课堂表演、成果报告等

 

 

 

 

5.课外活动成果/作品展示

 

 

 

 

家长参与

   

问卷调查、家长评语等

 

 

 

 

总体评价

 

 

 

 

 

教师的描

述性评语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教材、教学设施、文字音像、网络信息等物质条件,以及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和有助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发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环境、人才及其智力资源等非物质条件。

课程资源对于实现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特别是对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开发多样性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合理的利用是英语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学校、教师在课程实施及教学中应努力做到:

    1.合理有效地使用英语教材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在教材的选定方面,应选择经教育部门审定或审查、并经省教育厅有关部门推荐使用的教材。还应根据新课程的特点,除了必修教材之外,还应有体现多样性、多元性和多层次的顺序选修教材和任意选修教材。所选教材应做到语言真实、内容广泛、题材多样,还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方式。

在教材的配置方面,除了应有的学生课堂用书以外,还应该配有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册、挂图、卡片、录音带、录像带、多媒体光盘、配套读物等其它辅助教学的有关材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适当选用部分国外教学资料,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应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应在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英语语言基础。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不影响教材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替换、调整、补充或者取舍。

 2.充分利用常规教学设施及其它课程资源

对学校原有的常规教学设施如图书馆、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等要充分利用。学校还应为英语教学配备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条件好的学校应尽可能设置视听室,并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要引导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和录像资料、多媒体光盘、网络资源和英语图书报刊杂志等其他课程资源,以提高英语课程实施的效果。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借助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新的教与学手段改进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教师还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如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柜,鼓励学生制作班级小报、英文墙报,鼓励学生交流语言学习资源。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

互联网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学习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也可以与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师生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教学和学习的内容。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自己的英语教学网站,开设网络课程,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还可以进行校际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4.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要考虑到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对英语课程资源的不同需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多层次、多类型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划。

2) 各地区和学校要建立有效的英语课程资源管理体系。对已具备的资源要充分利用,杜绝课程资源闲置的现象。要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要考虑共享性、经济性、实效性和因地制宜等原则。

3)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要考虑到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能一味追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而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更不能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

4) 各地区要坚决制止编写、销售和使用粗制滥造的教辅材料。严格禁止学校和教师购买或向学生推荐非法出版印制的模拟试题、同步练习等材料。严禁变相增加学生经济负担,造成学习资源的浪费。

七、实施高中英语新课程的保障措施

1.加强新课程的师资配备

教师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是具体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乃至决定课程实施的方向、质量和深度。要选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发展后劲、肯钻研、有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年轻老师和骨干教师,承担首轮英语新课程英语教学任务,并保持教学人员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以利于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发挥新课程教学的示范作用。

2.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为了使高中英语新课程健康、顺利、有序地实施,上岗前的培训尤为重要和必要。要认真做好课程理念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和英语教材培训的计划和安排。要形成与英语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培训体制,在培训中根据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到实践与理论、思考与行动、学习与发展的结合,注重教师的参与、互动和发展。通过培训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课程意识的英语教师队伍。

3.加强英语新教材、新教法的研究,增强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英语课程结构的调整以及学科教学要求的变化,对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以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积极开展英语学科教学改革。教师要认真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结合英语学科和本学年的教学任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教研计划。要认真钻研教科书,探索适应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教学课型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同时要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和新教法改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加强英语新教材、新教法的研究中,教师要以“学习、借鉴、继承、创新”为指导思想,既要摒弃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而又早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又要继承创新传统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4.开展校本研究,确立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研工作机制

新课程实施将给高中教学带来很多新问题和困惑。解决这些问题或困惑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要通过校本教育教学科研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制度要把课题研究作为重要内容,以教师实践研究为重点,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经验,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及专业引领,以教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共同发展。     

5.做好新课程的社会支持和管理、评估和督导工作

高中英语新课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各地各校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不平衡,还可能出现递减、“缩水”、“穿新鞋走老路”等状况。为了保证新课程健康、有效地实施,有必要建立起由省、市、县(区)三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组成的高中英语新课程的管理、评估和督导组织,对各地各校新课程的实施进行定期或专题的调研、指导,规范新课程的各项工作,也为各级领导部门提供研究、咨询和决策的依据。各地各校还应根据实际和需要,为教师参加教学观摩、学习研讨、参观交流和培训进修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

英语教学指导组       

2006年2月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