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汇总

语文课堂新构建

发布时间:2005-06-23 阅读 : 3904

    

  走进新课程,语文教师研究入如何活用教学策略,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事关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课改的成败。我就近来的实践归纳了几种具有人格取向、创意取向的课堂设计模式,举例如下。
   ’一、问题探究式
   ’课题1、我教狄斯尼《勇气》一文,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哪个更有勇气?”学生带着问题了解课本内容后,形成两大阵营。教师抓住契机,煽风点火,让两大阵营的同学展开辩论,陈述己见,反驳对方看法,真理越辩越明。最后教师综合双方看法给予肯定与总结。
   ’课例2、我教《世说新语》中《乘船》一文,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华韵与王朗的做法,谁优谁劣?”大部分学生认为华韵救人救到底的诚信做法值得学习,教师继而引导学生谈理由、说根据,联系实际,交流体会、针砭时弊、呼吁诚信。这样既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又受到了良好的育人功效。
   ’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等方式开展学习,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中,师生充分交流,教学相长。它具有很强的主体性、交互性、启发性。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文本一般富于理趣,争议性问题多,既便于学生产生问题和发散思维,又有助于收集文本信息,深挖课文内涵;既有利于学生感悟文中所“载”之“道”,又使得课堂的互动生成更有效。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加强,个性得到张扬。
   ’教师如何把握呢?一要充分发挥激励、引导作用,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激励者。我教《伤仲永》一文时,引导学生就文本质疑,学生提的不少问题比我预想的更有意思。如“仲永父亲:‘不使学’,仲永为什么不自学,王安石为什么不劝学”,“邑人‘稍稍宾客其父’反映了什么”,等等。二要懂得激疑以引起学生深思,教学中不苛求学生认识上的统一,不要舍不得学生因为争论而“浪费”时间。三要组织、帮助、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占有有效资源。四要注意矫正个别学生认识的偏差和缺陷。
   ’二、活动体验式
   ’课例3、我教丰子恺《山中避雨》一文,为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主题“乐以教和”,我假定自己过生日,让同学围成一圈,把生日蛋糕放在教室中央。点燃蜡烛后,同学们很自然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我们和着节拍拍手,教室里洋溢着幸福的氛围。“乐以教和”在师生的共同体验中达到了。
   ’课例4、我教杜甫《望岳》,带学生登上学校后山,切身体验“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难以言传的东西让学生饶有兴趣地体会。
   ’课例5、我教冰心的《忆读书》,组织学生道校图书馆,读《三国演义》,翻《聊斋志异》,抄《满江红·怒发冲冠》,体验“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而后引导学生制订一学期的读书计划。
   ’活动体验式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活动材料要取材于现实生活,活动内容要联系农村孩子的实际,活动过程要让学生切身参与、动手操作,忙在其中、乐在其中。学《望岳》时,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众,观察、分析、感受到泰山的高大和诗人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体验情景,应了“身临其境”这句话,既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又让学生获得真实感受,在真情涌动中得出真知灼见。
   ’三、拓展延伸式
   ’课例6、我教海伦·凯勒《我的老师》一文,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假如海伦·凯勒在我们班在我们班,我会怎样帮助她?”有的说:“我愿意作她的拐杖。”有的说:“我要带她周游世界,感受自然,感受生活。”有的说:“我愿做她的老师,像莎利文教师一样关爱她,陪她读书。”学生的表现让我看到一颗颗金子般的心。
   ’课例7、我上郦道云《三峡》一文,让学生借来了《中国国家地理》,把地理科与语文科有关介绍描绘三峡的内容作了比较,比较二者在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既整合了科学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文学的独特魅力。
   ’课例8,我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让学生针对某些地方“放利仔”、搞“六合彩”等骗赌现象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既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又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新课程呼唤“大课程、小教材”意识。语文教师要树立“生活即语文”的大课堂观,以教材为载体,跳出课文,努力把课文内容向社会生活拓展开去,联系社会实际,联系各学科和学生的思想状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培养真善美的情操。
   ’采用拓展延伸式教学,往往要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洞察社会现象,剖析自我。这种方式运用得当,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四、二次创作式
   ’课例9、我上黄蓓佳《心声》一文,提出编写课本剧的设想,学生十分兴奋。我们一起研究了文本后,确定了剧中人物,确定了剧中人物、道具、背景和旁白人。而后由学生自由组合(10人一组),编写剧本,确定角色。学生在二次创作中表现出很强的合作能力、想像能力、创新意识。
   ’课例10、我上欧阳修《卖油翁》一文,让学生自制道具(主要有弓箭和担子一副、有孔铜钱一枚、箭数枝),自找搭档,依课文内容改编成小品。不少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引人发笑。学生的二次创作不断演绎“熟能生巧”的真谛。
   ’二次创作式,是学生依据文本,结合自己的经验,融入思想感情,插上想像翅膀的一种再构思。形式如编课本剧、演小品、讲故事、续写、扩写等等。
   ’学生在创作中,潜能得以释放,思想得以拓宽。创作的过程就是活学活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只是加以选择、判断、解释、演绎、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了。
   ’五、朗读铺垫式
   ’课例1、朱自清《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很适宜学生朗读。在让学生听完磁带朗读后,我与学生共同拟了一个“朗读评比标准”,内含音量、音准、熟练程度、语速、轻重音、表情等。再由各学习小组推荐一名评委、一名参赛者。在充分准备后,开展朗读比赛。如上做法,既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又为学生揣摩文章语言作铺垫。
   ’读要依据文本,讲究方式,读法多变。有的宜单人读,如《小巷深处》、《树林和草原》,还有一些诗词类的;有的宜齐声读,如《<论语>六则》;有的宜分角色读,如《心声》、《期行》、《戴震难师》等。读要引导,既让学生大声朗读,声情并茂,感受语言的节奏美,又让学生“默而识之”,细细品味。总之,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和感受,读出自己的意会和情趣。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学科。读作为一种基本技能,要充分重视。对于一些华章佳句,学生要朗读、背诵,在读重品味、揣摩、感悟、积累,还要学会欣赏,培养良好语感,丰富语言材料,增加文化底蕴。
   ’此外,还有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收集资料、调查分析、探索真知的社会实践式教学。开展诸如成语界龙、赛诗会、辩论赛等语文活动的分组竞赛式教学。
   ’上述各种课堂设计模式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它们统一在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层次上。
   ’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