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欣赏

讲述“我”的教育故事 (再续)

发布时间:2008-01-07 阅读 : 2910

    

十五、一笑置之
给新生上第一堂课,我总免不了一段幽默、有趣的自我介绍,并请他们登台亮相展示自我。
我在黑板上潇洒地写上我的姓名,笑着自报家门:“鄙人戴小彬,乃一介布衣,自今日起……”进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就在一阵阵掌声和笑声中结束了。
不料,我的自我介绍却让这些淘气的孩子给我取了个绰号,美其名曰:布袋(戴)。并在孩子之间渐渐地叫开了。这个自找的绰号弄得我不知所措。
“悠悠之口”岂是你叫他们别说就别说。我想,他们笑着叫,我不妨笑着应。民间不是流传着布袋和尚的故事吗?这个绰号不妨把它当作雅号或美誉。
其实,不少老师都曾被学生起个绰号,或褒或贬或中性。实难追究,即使追究到底又有何意义呢?不如一笑置之。生活中常常充满笑声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十六、教师的礼物
今年教师节,我收到2002届学生一封信、一张张贺卡和一条条手机短信。我不由想起8年前的教师节。
教师节是从不给教师放假的。1999年9月9日第一节语文课,我刚走进教室。李宝山同学冲到我面前送给我一束鲜花,说:“祝老师节日快乐!”我格外激动,随手接过来,并连声说:“谢谢”就开始讲课了。
不料,这一天,我意外收到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礼物。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是不是我对宝山同学连声“谢谢”和脸上灿烂,让孩子产生了教师节要给教师送礼物的想法?孩子可是用父母的钱买来的礼物。我越想心里越不坦然。
第二天,我在班级与学生们聊了很多。
我给他们讲起了这样一节故事。
有个孩子想在教师节送礼物给老师,送什么呢?送一束鲜花,可是一旦花谢后,老师会忘了自己的心意;送一张贺卡,不知老师喜不喜欢;送一件精致的皮包,别的同学会不会也送呢。老师怎能分得清哪一支是“我”送的。于是,这个孩子去问老师:“您希望收到什么礼物?”
老师笑了:“最好的礼物是在将来。请你现在开始准备,过10年、20年以后再送给我。”
最后,我与学生共同商定,今后教师节不再送我任何物质形式的礼品。如果说,当我年老时,学生们能带着自己的成就,领着自己的家人来看望我这位“白头翁”,就是给我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后来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更加敬重我了。现在我想,当我理所当然地收下学生的礼物,也许,他们就会认为自己不欠教师什么了,因为他自己用物质补偿老师了。反之,我素净地渡过一个个教师节,学生心中反倒有“千千情结”,那感情的小河,一直流过每一个教师节,一直流到永远。
“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陶行知先生曾要求教师这样对待学生。
我想对学生们说:“教师节来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每天的进步!”

十七、杯子碰翻之后
一次,我和妻子、7岁的儿子一直在饭店吃饭。席间,儿子碰翻了装满橙汁的玻璃杯,橙汁洒在桌上。妻子正要出语指责,我见状赶忙故意碰翻了自己面前的酒杯。并一面收拾残局,一面自我解嘲:“都活了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自己还像小毛孩呢?都怪我不小心,我自己收拾一下。”
妻子立马领会我的意思,开导我儿子说:“力涵,你也学爸爸,自个儿把桌子擦干净吧。”
收拾干净后,我们仍然有说有笑品尝着饭菜,好像根本没发生什么事一样。
当孩子碰翻杯子之后,若是对他们大喊大叫,批评他们做事不小心。会怎样呢?
其实,大人们是很健忘的,常常老记自己也曾年少过,也曾碰翻过杯子,其实对于成长的孩子而言,没有所谓的“错误”,只有“经验”。

十八、他在鼓励中站起来
新学期第一节课,做完自我介绍,请学生描述我的尊容。交流中,第六小组哄着推荐海军同学发言。海军低着头怯怯地走上讲台,恐怕是紧张使然,仿佛是上了断头台,头更低了,一言不发。我又是微笑又是掌声鼓励他,他就是金口不开。只好笑着请他归座。回到座位,却一屁股坐在地上。
全班顿时哄堂大笑,海军十分尴尬。我挥了挥手,笑声停了。我急中生智,环顾。同学、朋友应怎么办呢?是幸灾乐祸还是雪中送炭,是踹他一脚还是扶他一把?答案显然是后者。我想,帮助他人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我感到,学生情绪平了,似有所悟,海军也自然多了。
轮到学生自我介绍时,再次请学生自愿上台交流。这回海军很勇敢地走上讲台,迎着老师、同学的目光。他很镇定,声音响亮,内容简洁,虽然不大流利。我带头鼓掌,一阵热烈赞许的掌声。我感觉是再次鼓励海军的好契机,郑重地说:“真正勇敢的人,就是哪里跌倒,哪里爬起的人。我们这位小伙子,是好样的。”
我发现,海军脸上洋溢着快乐、自信的笑容。


十九、小里根打碎玻璃之后
1920年,有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子踢足球不小心打碎邻居的窗玻璃,邻居索赔12.5美元。闯了祸的男孩子向父亲认了错,父亲说:“我可以原谅你的过失,但你应该对它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没钱赔人家。”父亲拿出钱说:“这12.5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小男孩每逢周末假期便外出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回忆这件事的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责任感最好能从小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
其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应由学生做的事,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还要根据他们的年龄制定相应难度的目标,教师切忌包办代替,切忌替学生承担责任。
其二,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教师要善于抓住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无论事情结果好坏,只要是学生独自所为的,就要鼓励他们敢作敢为,不要逃避责任。教师不应替学生承担一切,以免淡漠了他们的责任感。
其三,履行自己的诺言。教师要教育学生从小应该言而有信,许下诺言就要全力去履行,即使有些事情自己不情愿做但有必要做,那也必须做,因为这样做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二十、让学生自我纠错
语文课上,为引导学生积累华章佳句,我设计“接名句”的内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出上联,我接下联,学生积极交流,不亦乐乎?
“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时站起来平时不爱发言的李文:“蜡烛成灰泪始干”。他话音一落,出上联的同学马上起来否定:“老师,是蜡炬而不是蜡烛,李文回答错了。”李文坚持说:“我没说错,我是在书上看的。”我正想帮其纠正,但转念一想,否定李文发言恐怕会打击他的勇气,何不让他自己纠错。于是我对他说:“好吧,明天你把那本书带给老师看看好吗?”
第二天,李文果真拿来《唐诗精选》,怯生生地说:“老师,昨天是我说错了,我太粗心了。”“没关系,老师还是很欣赏你的勇气,记得以后读书识字要认准认清,好吗?”“好!”
望着他一蹦一跳离去的身影,我很有感慨:与其在课堂上一语否定学生的发言,不如让他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找寻正确的答案,因为敢于发言和自我纠正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而对于学生学习与认识的偏差,最好是让他自己纠正,经历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再认识,再发现,再肯定。

二十一、意外的奖励
期末统考结束了,我的班又是那5位同学语文成绩不及格。
评讲试卷那天,我分析了总体情况,表扬了一批成绩优秀和进步显著的同学。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班这次统考还有5位同学成绩不及格,我该怎么办呢?请你们帮我支支招。”
学生甲:“老师,罚他们补考。”
学生乙:“老师,罚他们扫地板”
学生丙:“老师,罚他们抄写试卷,差几分及格抄几遍。”
学生丁:“老师,告诉家长。”
突然,一个学生大声说:“老师,奖励他们。”全班哄堂大笑。
我赶忙接过话题,对,我要奖励他们。奖品是我昨天精心挑选的五本书,一人一本。当我拿出奖品时,班级一片哗然。大概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结果。我分别在五本书的扉页写上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领奖品时,一位男生竟当场哭了。
我发现,这5位同学的语文成绩渐渐提高了。
我想,换一种方式教育,也许会柳暗花明。

二十二、老师相信你能
政治课上,黄老师提问学生:“‘哀民生之多艰’是谁写的?”
“我!”顺着声音瞧去,是“捣蛋鬼”李建
“是你写的才怪,不给班级添乱就谢天谢地了”声音不大但很清楚。学生有的伏桌暗笑,有的瞪大眼睛,注视着老师的神态好像在说,看你怎么办?
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黄老师笑了笑,心平气和地说:“同学们请安静。请问李建同学,这句话表达什么情绪?它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哀’的情绪,它的意思是……”李建说不出来,因羞愧而低下头。
“怎么连你自己写的也不知它的意思?”我趁机问。
“老师,对不起……”李建脸红到脖子根。
黄老师走下讲台,拍着李建的肩膀,深情地说:“李建,你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吗?能!老师相信你能!不过不是现在而是以后,要靠你的努力。现在只要……”黄老师借题发挥。李建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发现个别学生随时喊叫,不动脑筋随便回答、瞎起哄的现象。其实,学生身上存在些许不良习惯是很正常的。黄老师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因势诱导,并趁机鼓励,使学生心悦诚服承认错误、改过错误。
反之,如果教师看到班级有点乱,认为“现在不杀一杀坏学生的威风,以后还怎么上课呢”,于是气凶训斥他们,甚至挖苦、讽刺他们,这样,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对立,现不利于“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十三、借你一双慧眼
我曾听过这么一件事,一位学生在数学课上听不懂,想要自己先看书,再做练习。没料到老师讽刺说:“听都听不懂,怎么可能看懂?来了还过瘾地放了一句:‘如果你能看懂,那简直是奇迹’。”结果这个学生从头凉到脚,学习成绩也连结下滑。在我看来,这位学生未必有错。爱迪生不也是自学成才吗?错的这位老师缺少一双慧眼,不能妥善处理好表扬与批评的关系。
心里学研究表明,表扬比批评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表扬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十名四、五年级学生分为三个等组,各级内能力相当,在三种不同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共练习五天。控制组单独练习,不给任何评定,而且与其他两组学生隔离。受表扬组,受训斥组在一起练习,每次练习之后,不管成绩如何,受表扬总能获得表扬和鼓励,受训斥组始终受到批评和指责。然后探讨不同的评定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两个实验组的学习成绩优于控制组,这是因为控制组未能受到任何信息作用;受表扬组的成绩最好,而且一直不断地直线上升。
这个实验表明,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习动机,对学生有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因此,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多表扬,少批评,绝对不可以对学生的表现熟视无睹,因为不评价比批评更糟糕。
有这么一篇让我感动不已的文章,写的是一名外国教师在给学生写毕业评语推荐信时写道:“我以生命担保她行。”这是多么的肯定啊?
其实,肯定别人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勇气,我敬佩这位外国教师,也真心希望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独具慧眼,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抓契机,多鼓励,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实现自我最大值。

二十四、动之以真情
这是教语文的黄老师讲的一件事。
有一天,在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王刚和李辉正大打出手,我立马喝住他们,要求他们当场承认错误并握手言和。但是王刚却怎么也不承认自己有错,我想把他拉到教室外批评,他却无论如何不出去。我气极了,扇了他一记重重的耳光。
事情一过,我越想越难受,于是走进教室当着全班向王刚道歉,因为心里特难受,我的眼圈竟红了。感觉这样有损师道尊严,竟有点后悔。
可没想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王刚在班级中表现得相当积极,很配合我的工作。我在批改日记时,读到他写的《老师您哭了》,我看着看着,眼泪竟又不争气流了下来。
黄老师说,这件事也许对其他老师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却使我懂得任何人都要真诚,学生也一样,我们不能忽略了他们对于真诚的渴求。
是的,作为教师的我们,总是想保持师道尊严,总是想给学生一个“严”的印象,我们甚至认为让学生看到我们就像老鼠见到猫,学生才会听话好带。其实,有时,在学生面前表露你的真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记住“动之以情”,并在教学中动之以真情吧!

二十五、座位安排四法
座位安排是技巧,更是艺术。我总结一下,主要以下4种排法。
一、个性特征互补法。
编排同桌座位时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注意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学生之间的搭配,使他们能够互补互助,互帮互谅,发现和矫正个性缺点,促进心理健康。尤其要注意将某些气质类型有点极端的学生分散安排。
二、男女生搭配法
把男女生搭配同桌,一来因男女生心理差异,可以促使他们心理互补;二来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交往能力、语言的合理得体表达等。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和促进班级学生间的正常交往。
三、中排座位奖励法
“中排”位置得天独厚,大部分同学喜欢。教师可把这个作为奖品,把中排安排给近期进步较快或对班集体贡献较大的学生就坐,以示奖励。当然,这个奖励不搞全年制,建议每两周经过重新评定调整位置。这样一来,坐在中排的同学自然成为班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有利于形成奋发进取,你追我赶,多为班级做贡献的良风班风。
四、优“差”生互助法
教师倡议学习优秀的同学发扬乐于助人精神,选择一名整体成绩较差或偏差的同学做伴,以携手共进。这样安排,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以好带差,防止课堂出现“冷热不均”现象,最终达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局面。

二十六、做家校联系的桥梁
我班的文祥同学经常会做出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来。有一次,语文第三单元考试只考了40分,他妈妈知道后,生气地拿着一根竹条吓唬他:“文祥啊!你丢人不丢人,还有脸来见我,我非打死你不可。”文祥可不是省油的灯了:“你打吧,打死了,你就绝种”。气得妈妈浑身发抖,狠狠地了文祥一顿。但文祥没有哭,却边喊边跑,跑到他姥姥家去“告状”,冲着姥姥叫:“我这次考试成绩是差点,可你的女儿却要打死我!你给评评理,你的女儿对吗?你可要好好管教你的女儿。”
我知道这件事,觉得孩子和家长都做错了。先把文祥叫到办公室,文祥踱着步走到我面前,两眼插腰,双眼圆睁,一声不吭。在这种情况下,我沉住气,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好样的,像你这样威风,当一名解放兵挺合适呀,敌人都怕跑了!”他听后,不好意思低下了头,把双手垂下。我看到火候到了,就引导他理解父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决心认真学习,做个好学生。
放学后,我一不做二不休,与文祥一同家访。与家长误心时,我再三叮咛文祥父母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不能简单粗暴,同时也肯定了文祥的一些优点。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什么是爱?爱就是夸大对方的优点并缩小对方的缺点。以后,我特别关注文祥,极力捕捉他身上的闪光之处,及时鼓励,大肆表扬,并兴奋地告诉文祥父母。同时,我也利用晚自修等课余时间给他补缺补漏,既补知识又补方法和情感,渐渐地,文祥的学业成绩上来了,年底还被评为“学习积极分子”呢!

二十七、化堵为疏,改变学生陋习
1999年,我担任初一年二班主任,整理学生档案(义务教育登记)时,发现一个李超的同学,小学成绩不好,表现也不好。
果不其然,开学不久,同宿舍的同学都反映李超太不讲个人卫生。我把他叫到我宿舍洗澡,告诉他,要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一个受同学、老师欢迎的人。从此,我发现,李超的衣着洁净了许多。
学校组织老师巡查校园周边网吧、游戏机,在游戏机前“逮”住了他。怎么教育他呢?想了一个晚上,决定和游戏机主演一曲“双簧”戏。
周六下午,我叫他到我家,说:“老师今天下午有空,刚好又领了工资,听说游戏机里赚钱很轻松,很刺激,我有钱不会玩,你会玩没有钱,咱俩合作一番,你出工,我出钱,本钱我出,赚回的钱你我平分,如何?”我带他游戏机室,我掏钱买了仔,开始玩起游戏来,很快地10元、20元、50元、100元……还不到三个时辰,我付出了450元。我故作悔恨说:“回去吧!我已没钱了,再打下去我一家子就要喝西北风了。”
回到我家,我让李超谈一谈感受,他已有悔改之意。我随后说:“李超,如果这450元钱能让你记住游戏机打不得,就值了。”李超感到很对不住我,表示从此不再进游戏机室。
需要说明的是,我早已和游戏机主串通好了,钱暗中如数退给我了。
对李超同学的教育,我始终没有大声训斥、没有指责,而是以宽容的心去感化他,抓住其心理特点,化堵为疏,采用有效的方式去改变他的陋习。
李超现在也是一名中学教师,一有机会总来与我聊聊,对我当年的包容、引导很是感激。

二十八、将他一军,引导慎独为人
中学生精力充沛,好玩,好动,好说,尤其是课余,在宿舍里,更是无所不谈。
一次,我巡查宿舍时,听到我班同学在议论老师,其中就有张华的声音,“××的课还是蛮有趣的,××的课凑合凑合,××的课我最不喜欢……”很想冲进去训斥一番,但又转念一想,训斥只能临时封住同学的嘴,根治不了学生背后不礼貌的不良习惯。
怎么办呢?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周二班会课上,我故意问道:“张华同学,××的课你喜欢吗?”我只说××而不称××老师,学生一时没领悟出来,我又重复了一遍。学生马上意会了,爱说话的李京海说:“老师,你不是教育我们要讲礼貌吗?自己对其他老师怎么直呼姓名呢?”我笑着说:“不是我不讲礼貌,不尊重其他老师,我只是原话复述我们同学在宿舍里的对话。”这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包括张华)羞愧地低下头。紧接着,我让全班同学自由讨论,话题是:要不要尊敬老师,怎样尊敬?课堂氛围既活跃又紧张。讨论的结果是要尊重老师,不光表面、正面尊重老师,在背后尊重老师才是真正的尊重;为人处事务必要慎独、要自律。
教育在改革,教育观念在变,教育方式在变,教育学生的方式也要变。只要缌琢磨,潜心研究,就能找到有效的教育方式,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十九、耐心倾听“敌对”意见
大个子男生刘波,这些天上课,总是将椅背朝前,人像骑马骑坐在座位上。我叫了几遍让他把椅子转过来坐好,他一动也没动,让我气坏了。
这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凶了他一顿,他只好把椅子转了过来。我心中给他判了刑:一个不懂得尊重老师、不自爱的人。
没料到,第二天,我收到他写的一张“申诉书”,上面写:“老师,我将椅背朝前并非想与你作对,而是想保持听讲和作业时的正确坐姿。有椅背在前,我就不会老想趴在桌上而伤害眼睛甚至睡着了。还有,这样做,我也才不致往后靠,才能够坐如钟……”
看完“申请书”后,我觉得要向刘波道歉,请他原谅我没事先听听他的那样做的理由。
有一位名师说过:“教师有一千个原谅学生的理由,是因为他们还是成长中的孩子。而那一千个理由,深藏在每一位教师的观念和爱心里。
是的,只有找到原谅学生的理由,我们才能真正去理解和宽容他们,才能主动用爱心和耐心去帮助他们,而这其中,倾听,“张开“我们的耳朵倾听,确实非常重要。

三十、学会赏识
几乎所有家长都拿自己孩子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其实,这是犯大忌的。不少孩子说:“我的父母并不喜欢我,他们喜欢别人的孩子。”“连我的父母并不喜欢我,我自己也讨厌自己”。对孩子来说,父母参他一句,“会美上一整天”。而损他一句,则会对他内他损伤很久。
看到这样一则故事:1975年母亲节,比尔·盖茨,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寄给母亲一张问候卡:“我爱您!妈妈,您从来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在我干事情里寻找值得赞扬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比尔·盖茨从母亲那儿得到什么?得到一份可能被许多母亲忽视的东西——赏识。
这一阶段,我在福州读书,每次与儿子通电话。我都会兴奋且透着自豪地告诉他,“今天,爸爸有两件很快乐的事告诉你,让你也为爸爸高兴高兴……你呢?有什么快乐的事情要与爸爸分享呢?”我儿子就会大声告诉我,“爸爸,老师奖给我一本簿子,是因为我数学考了100分。”“老师夸我朗诵最棒!”我一直认为,人性总有向善和向恶两部分,一面向着上帝,一面向着撒旦。“向善”的诱因是什么?这要家长、教师去思考、去唤醒。人越聪明,越奇巧,他潜在的可塑性也就越巨大。这包括它蜕变成败类渣滓以后的危害。
为父母者,为师长者,应该把赏识作为一件法宝。不论孩子眼下处于什么状态,永远不要对他们失望。进一步说,赏识不是一般对孩子的鼓励和赞扬,而是真正认识到孩子的才能和所做事情的价值,并予以充分重视和赞扬,由此支持孩子按他所喜爱所擅长的方面发展,而不是按父母强加给他们的愿望去发展。

三十一、让座的反思
我在福州学习期间,曾有两次让座。
第一次,上来一位五十开外的老大娘,我很有礼貌地对她说:“大娘,请座!”老大娘看了我一眼,甩出一句话:“你看我很老吗?”我无言以对。
第二次,上来一位老夫妇,老大爷戴着一幅眼镜,看得出来是一对老知识分子。鉴于上一次的让座。我站起身来,做出“请座”的手势。两位坐定后,旁边还一个座位,老大娘看了看我,问了我一句:“小伙子,你为什么让座呢?”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愣了一下,说:“不为什么。”稍停片刻,我又说:“我想,我今天让座,是希望今后如果我的双亲坐车时,年轻人也给他们让座。”老大爷看了看我,笑着向我点了点头。
其实,让座为什么?为了尊敬,为了是做出我这种年纪的人该做的。我想,深层次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我让座之时,我确定没为了什么。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