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汇总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初中等级分班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发布时间:2008-03-26 阅读 : 4529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初中等级分班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教育管理专业 ’207002 ’戴小彬

     ’摘要:笔者以初中等级分班的目的标准、分班后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安排、分班对社会家长及至教师的影响三个方面具体解析初中等级分班现象问题,指出这是违背《教育法》的,是教育不平等的表现。并由此从政府和学校两方面提出一些相关的治理措施。政府作为主要是加强教育立法和执法、加强监督指导与宣传、关注弱势群体、加大教育投入等。学校主要作为是加强分班制度建设、平衡班级间的师资和其他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初中等级分班   ’违背教育公平  ’加强教育立法与投入

    ’近年尤其是2005年以来,自教育部至各县区教育局,再三严厉禁止学校依考试成绩编排“快慢班”、“实验班”、“优生班”、“差生班”、“普通班”、“重点班”,或搞学科类特长班。虽三令五申,却屡禁不止,我行我素或巧立名目,不少初中校依然打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旗号,以学生学业成绩分班授课,有的学校甚至以之为幌子搞起创收。还有,这一分班授课方式还相当有市场,得到了不少学生家长主要是学业成绩良好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广泛支持。其实,从教育民主、教育平等的视角来观照,这是一种不平等的现象。早在1948年12月10日《国际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人人具有均等地受教育的权利,初中等级分班现象制造了儿童入学机会的不平等,并将影响儿童取得学业成功机会的均等,影响到儿童将来就业机会的均等。

一、等级分班的根源分析
      ’这些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因为我们人口众多,穷国办大教育,投资有限,农村基础教育仍然千疮百孔,困难重重,广大农村中小学师生真是苦不堪言。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备、课程资源极度缺乏、教师素质低下、学生流失严重等等。上个世纪末,我国教育经费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者在2.3%-2.5%之间波动,但与本应投入的4%的距离还较远,更何况这些年来物价上涨,扣除物价上涨经费的紧张,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极度紧张,以至于出现了拖欠教师工资、教学设备费用严重不足、办公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培训经费长期成零运转等无奈与尴尬。的确,教育投资不能撑起农村基础教育大厦;基础设施远远不符合办学基本条件。还有,课程资源缺乏,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知识老化,教法陈旧,都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从师资来看,代课教师还较多,“一师一校”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理念陈旧,教师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甚是堪忧,这些都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所有这些,注定广大农村基础教育无法给孩子提供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也就无法保证他们享受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服务,也就无法保证孩子们未来与城市孩子平等的发展竞争。众所周知,未来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甚至是残酷的。优胜劣汰,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在这种理念和趋势下,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在培养未来社会竞争的优胜人才。美国提出“绝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后”,我国提出“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公平性”等,其核心目的,都在于培养未来社会竞争的优胜人才。
        ’广大农村的孩子们也必然要参与未来社会的竞争,而竞争的目的自然是力争成为优胜者。那么,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能否培养出未来社会竞争的优胜人才吗?怎样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呢?这一问题成为农村家长、农村学校关注的焦点。于是乎,一种不健康不平等的现象即等级分班制便产生了。
        ’分析基础教育等级分班现象,从学校而言,说到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学习优秀者,提高升学率。下面我仅从农村初中等级分班进行分析。在当前以考试论高低的形势下,升学率仍然是各中学竞争力、影响力、社会认可度、美誉度的最直接体现。绝大部分家长包括政府官员也从这一指示来评判一所学校的优劣。因此,许多农村初中以便于教学与管理为借口,迎合家长、社会的需要,同时也为了自身在同类学校中的生存与竞争,便采取了以学业成绩来划分班级措施。这一做法是与教育平等的思想背道而驰的。美国学家詹姆斯•科尔曼指出,教育的平等即教育机会均等。它强调“教育结果均等”和“教育对生活前景机会的影响均等”。初中阶段应当是人一生中发展潜力最大的阶段。许多现实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在小学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学生,进入初中之后,仍有可能出现大转变。由于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塑造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更成熟、更理智地看待自己的学习生活。由“差”变“优”是完全可能的。客观上讲,每个学生在相同的教育机会下都有可能获得均等的教育结果,但如果是因为等级分班制的实施,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影响了其教育结果的话,这就是教育的不平等了。与此同时,对于因为被分到“差班”而放弃学业,“以烂为烂”的学生而言,他们已学校划为另类,对学习丧失信心,对前景一片渺茫,他们未来的消费能力及消费水平也会因此而降低,其生活前景也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等级分班制本身就暗含着教育的不平等。
     ’但是,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选择教育,更不是淘汰、筛选教育。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对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地调查了解,对学生行为表现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绝大部分农村初中校分班的等级依据和标准是什么呢?所谓“标准”,应当具有公平性和公正性。学校在分班都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应的测评。而学校持有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一个评判标准是学生学业成绩。为了全面地体现素质教育目的,我国建立了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为重点内容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而分数,只是对学生文化素质中基础知识的一个评判。其评价与考试只能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而不是制造等级的方式。学校、教师单以分数论高低,以成绩来划分三六九等,对学生而言是极为不公平的。教育机会均等要求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应当平行地保护每个受教育者的权利,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对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进行非法限制,禁止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实行差别对待。等级分班制,实际上就是学校及其教师通过分班这一手段,以不科学、不公平对学生实行区别对待,限制学生平等参与教学过程的权利。
二、等级分班的不良影响。
     ’1、对学生的影响。
     ’我国《教育法》第42条规定,学生拥有参与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这说明学生有平等地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主要是老师的权利。
然而,采用等级分班的学校,在教育资源及教师安排上部会给予“优生班”制度倾斜。对于“优生班”而言,他们可以享受到好的教室、教材和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他们会得到学校相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辅导和管理。而“差生班”的学生所得“待遇”却截然相反、大相径庭。这些学生对学校而言,就像“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他们不能为学校赢得升学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反而徒增管理负担。但是义务教育的责任让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不得接收这些所谓的“差生”,防流控掇的指标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衡量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外,因为我国还没有实现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差生”也是学校教育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学校的发展有赖于他们经济上的支持。从以上分析,等级分班的做法是有悖于《教育法》的,是违背义务教育公平原则的。
     ’2、对教师的影响。
      ’初中分班制,对许多教师也是极为不公平的。对于大部分合格的教师而言,其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原本相差并不是很大。而多数学校评价教师成果最直接、最容易量化的方式就是班级的升学率。由于分班的因素,“优生班”更容易获得高升学率。由此而来,在所谓“优生班”任课的教师不但获取了更多的资金,还获得了下一次上“优生班”的资格,名利双丰收。而对于那些在“差生班”任教的教师来讲,他们或许在开始时还会努力工作,试图改变其处境,但久而久之,在这种不平等面前,他们也会丧失信心的。谁愿意带着一班“差生”去参与每年的职称评定、业绩竞争呢?到最后,整个学校就会形成学而优则“教”,学而差则“弃”的现象。
     ’3、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近年来,虽然大学的扩招降低了进大学的难度。但进入重点高中;则意味着考上重点大学的几率更高。而目前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或示范高中在招生中所出现“瓶颈”现象,提高了初中升学考试的重要性。为了让子女进入重点高中,许多家长便从初中开始为他们“铺路”,为其寻求优质学校、优秀班级。而等级分班制的实施,就引发了入学、入班机会不均等现象。一方面,一些有良好社会关系或经济能力的家长可以凭“关系”或“金钱”将孩子安插到“优生班”或“重点班”。另一方面,对一些贫困或社会“关系”网较小的家庭而言,他们中的部分子女无疑会因此被挤出“优生班”或“重点班”的行列。因此,等级分班制的实施,滋生的是更多的腐败问题,引发的是学生起点不公平现象的出现。而起点的不公平,又带来了一些影响教育结果的因素“由此一来,优质的义务教育就成了有钱人的享受,无钱人的奢侈。
      ’在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今天,等级分班显然是一种非教育、反教育的现象。记得一位课程改革专家曾说过,学校的价值定位,它不仅是服务机构,而且是教育机构;教师的专业良知,是知识分子的专业良知。学校代表着社会的主导价值即永恒价值,教师看守着人类永恒意义的价值如正义、真理和美。为此,我认为,学校既要重视来自社会、家长的声音,又要坚守自我而不屈从于大众的声音。适应家长的需求的好像不应受指责,但是引领家长的需求更是学校的重要责任。
三、治理措施。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果的重要阶段,它影响着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学养的发展。初中教育采取等级分班的做法,对大部分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有害的,是应该予以取缔。这其中,政府与学校都应负责任,确保初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㈠政府方面。
      ’1、加强教育立法与执法
     ’为了切实保障广大受教育者的利益,应当进一步加强完善教育立法,明确细化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在目前学校法的制定中,就应当更好地考虑有关方面的细则。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受教育者的宣传力度,让广大的受教育者全面学习了解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2、加强监督、指导和宣传。
      ’义务教育作为公益性事业,政府理应搞好监督与管理。像等级分班制这类问题虽然也是屡次遭到禁止。但这却是“明亡实存”、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因此,各地政府应当加强此方面的监管作用,有理、有序、有节地做好取消等级分班制的工作。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利用社会及媒体来敦促学校做好此方面的工作,使教育资源首先在小范围内,在班际内得到平等分配与利用。
     ’3、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
   ’“治标”更要“治本”,之所以产生初中等级分班这种不平行问题,其主要根源在于教育资源的稀缺。一方面,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教育设施不齐备、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和所有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经费的问题,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得到及时的培训,为自身更换新的“知识血液”,由此导致教学上师资搭配时不均衡。解决这两点,关键是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均衡教育资源。从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教育经费投入统计的结果看,不少省份没有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要求的“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下降的现象。然而,各级人大年年审查教育经费预算、决算,可从没听说哪级政府的预算与决算因教育投入没有达到“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法定目标而被人大否决。这说明我们执行教育法律不力,难怪有人从这个角度说《教育法》是“软法”,没有具体清楚的强制约束规定和惩戒办法。
     ’面对农村地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诸多问题,早在2003年,全国政协委员王沛清、曹亚就极力建议尽快出台《教育投入法》以确保教育投入到位。我认为,制定关于教育的专门法律《教育投入法》是很有必要的。它务必要保证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确实达到应占有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务必要划分、明确各级政府各个层次的投入主体的责任;务必以法律的形式确保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最低经费投入标准;务必加强资金管理,保证教育资金的有效使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受到公平民主的教育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4、采取优先政策,弥补个体先赋性的不平等。
    ’部分学生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其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要实现教育平等,我们就应采取一定的优先政策来弥补个体某些先赋性的不平等,缩小个体间的差距。对于先天占优势的学生而言,这种“反向歧视”并不会伤害到他们。社会学的理论说明:弱势群体得到帮助,有助于社会稳定,也有助于优势群体从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受益。同样,先天不足的学生得到优先政策的照顾,有利于创造更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二、学校方面:
     ’1、加强入班制度的建设。
     ’各中学要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在切实保障学生入学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合理、公平、公正的入班制度,取消按成绩进行划分的等级分班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分班工作。例如,学校可以采取随机分班的方法,以保证每个学生入班机会均等。
    ’2、保证学生使用教育资源的均等机会
     ’各中学除了要按国家规定标准为学生配备好教材、教学仪器、实验设查、体育器材等教育资源,还要做好学生在使用这些资源过程中的协调工作,不能厚此薄彼,而应当让每个学生、每个班级都有机会使用这些资源,保证个人对教育资源的同等或均等享受的权利。
    ’3、平衡班级间的师资搭配
    ’为了促进与平衡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在班级师资的搭配上,各中学还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尽量平衡师资水平,做好新老教师、男女教师、能力较强的教师与能力较弱的教师之间的搭配工作。一方面,不能采取绝对的“优生优师”的做法;另一方面,对那些学习动机强烈、但基础又有欠缺的班级,学校要在师资上稍作倾斜。这样做,不但为学生获得均等的教育结果、缩小个体差异提供了保障,同样也较好地保证了教师的平等权利。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和师德建设。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要彰显“伦理性”原则。为什么会出现分班过程中“走后门”、“拉关系”的现象呢?很大程度上学校领导的思想和作用使然。虽然学校领导在大会上也极力强调教师要全面育人,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但行为却在异化。校长的不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带动了教师的不务正业或懒务正业了。因此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学校领导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的能力,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以爱与责任构筑当代教师师德之魂,从而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是杜绝初中等级分班,确保学生及教师的平等权利免受侵犯的重要课题和得力措施。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