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方案

发布时间:2006-09-19 作者:王炳辉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5378

2006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将启动新课程实验工作,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在现代教育理念引领下,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的全方位变革。为推动这场改革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成效,发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级样本校的实验、示范、幅射作用,在学校内部统一认识,开拓创新,在社会各界中争取理解、支持和配合,做好宣传工作是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为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益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合力和良好的舆论氛围,根据福建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工作的意见》和南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及所处农村位置,制订如下宣传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整合多方力量,拓宽宣传渠道,面向基层学校师生和农村家长,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目标

统一全校教职工对新课程实验必要性和有利环境的认识,积极引领舆论导向,营造关心、理解和支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社会氛围,积极采取措施释疑解虑,提高学生家长的认同度,使之成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积极参与者和最佳合作者。通过整合力量来推进我校新课程实验有序、有效的发展。

三、工作要点

1、建立课程传播与社会理解工作小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关注,责任重大,学校充分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由学校高中新课程实施领导组副组长王炳辉副校长兼任这一小组负责人,成员包括办公室主任黄新生、教研室副主任黄荣水及相关人员,统筹协调和推进我校的课程实验宣传工作。

2、制定学校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宣传方案。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和课程实验中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宣传实施方案,分别针对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家长层面及社会各界理解来实施宣传工作。

1)学校教职工方面:一方面利用全校教职工大会,由学校领导介绍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相关进程及新课程实验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及学校的课程管理等内容,结合《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宣传手册》内容编印有关新课程实验的宣传简报,把《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等人有关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报道文章辑录成书发给全体教师,让全校教职工对新课程实验工作有一个大概了解。另一方面结合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通过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让全体教师掌握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了解掌握各学科课程标准及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为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奠定基础。

2)学生方面:从本学期开始,一方面利用每周一早上升旗仪式由教务处、教研室负责人向学生宣讲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安排、进程、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意义等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宣传栏定期介绍学校2006年秋季课程实验的准备工作、先期进行课程改革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等省区实施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及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高考改革方案、《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宣传手册》的相关内容等;对2006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在寄发录取通知书时寄发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相关宣传材料。通过宣传介绍让学生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有一个初步印象,形成课程实施的有利氛围,并通过学生这一涉及面广的群体向社会及家长传达相关信息,取得家长及社会对普通高中课程实验的关注和理解。

3)学生家长方面: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能否顺利展开,家长的理解配合是一个重要因素。新学年要通过系列讲座、家长开放日、普通高中新课程咨询,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增强学校与家长的联动,使学生家长知晓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精神,认识改革是促进学生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必然,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改由之路。同时针对学生家长普遍关注的高考改革问题,向学生家长介绍先期进行课程改革的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让他们了解高考改革的方向,努力扫除学生家长的疑虑,形成家校合力。

4)广开社会渠道,直面社会宣传高中新课程实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要与上级教育主管理部门配合,做好面向社会的宣传工作,及时把学校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成效向南安教育信息网及新闻媒体介绍,在校外设置宣传栏定期介绍课程实验情况,在学校校园网及国光中学香港校友创办的校友网站——芙蓉网及时反映学校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并开辟专栏进行答疑解惑或进行专题讨论,在社会各界中争取理解、支持和配合。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要取得明显成效有一个过程,在宣传工作中我们及时总结反思,从提高群众认同度上创新宣传模式,营造良好的新课程实验的舆论氛围,使新课程实验能有序、健康地发展,取得课程改革应有的效果。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