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2006级高一年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1、2学段)实施计划

发布时间:2006-09-19 作者:刘金火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5983

一、新课标解读

1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不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编排的,而是采用模块的方式,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必修课和六个选修课。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专题。从形式上看,模块和专题是各自独立的。设计这种体例的初衷是避免高中教学成为初中教学的再一次重复,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深入。但是,在现实中,政治、经济、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很多问题,只有历史的、多角度地观察,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教学过程的试题不可能局限于模块和专题来命制。而且,当前绝大多数省份高考采用的是文科综合的试卷,要求学科内和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从教学过程的实际出发,需要对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加以整合,构建学科体系。

2、新课标中教学内容的表述比较简略,和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学习要点,没有内容概述。一些专题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盖的基本知识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

3、新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课程目标,需要纳入教学过程目标。解读新课标就可以发现,与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相比,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其中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并把它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并列。    以前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从学科本身的知识和能力考查出发来命题的,有时也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学过程目标之一。显然,在新课标下,以往的教学过程目标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在确定教学过程目标时,应该把新课标提出的这些新的教学目标考虑进去:这些教学目标能不能转化为教学过程目标,如果能够转化,又应该如何转化。

二、教材分析

1、文明史的学科体系与传统的通史体系有相当大的区别。一是主线不同,文明史考察的是文明的演进,把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以文明作为研究单位,从不同文明类型把握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并且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文明史之中。二是角度不同,重视至今仍然有重大影响的文明,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三是知识范围不同,把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有机地融入文明的演变之中。 显然,解决新课标下学科知识体系问题,首先需要史学观念的更新。在这个基础上,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构建学科体系。教学过程应该依据这一体系来把握主干知识,确定命题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认识的提升。

2、目前中学历史教材实行一纲多本,已经有四家出版社出版了教材。这些教材虽然都是按照新课标编写的,采用的基本知识点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少地方大相径庭,基本知识点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不仅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范本,而且其他出版社的教材也不可能起到这个作用。在进入试验区的省份,也是多种版本并存,同时使用几种教材。一纲多本、一省多本,使得教学过程不能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也不能依据本单位教学所用版本。因为如果平时的教学过程依然按照过去的方法从使用的教材,必然导致未来无法适应全国、全省甚至地区的统一考试。教学过程失去了以往所依赖的基本知识点出处。所有教材都是按照新课标编写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基本知识点的确定应该遵循新课标,而不是具体教材。新课标中教学内容的表述比较简略,和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学习要点,没有内容概述。一些专题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盖的基本知识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学情与教师队伍:

1、学生经历了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都对通史的情况有所了解。

2、高一历史备课组共4人,都有一轮以上的高中教学经验,备课组对通史教学都相对熟悉。个人业务素质相对较强,重点是做好宏观指导及学科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教研计划措施及进度

本学期我组将以学校及教务处计划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多进行备课组备课活动,加强新教材的研究和钻研,多交流,多学习,以期达到共同提高,促进同组教师专业养成,课堂注意讲究方法,以期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取学生读书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在这样的研讨中不断地改变教学观念,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最大限度地发挥备课组的战斗力以促进全体学生历史水平再上新台阶。主要计划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必须以初中基本知识为背景对高中历史模块进行新的整合,达到教学的优化设计,这就要求对初中历史进行必要的回顾,在这一基础上,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

2、必须加大对材料题的全面考查,特别是加大对材料处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联系所学知识等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掌握从第一手资料出发、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研究历史的方法。

3、组织讨论会,辩论赛,让学生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提高辨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4、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又能够让学生深入对现实社会的了解。

5、每次考试必需设计自选题,调整命题的思路,使纸笔测试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也能更好地反映课课程的理念,使更多的学生在传统的纸笔测试中也能体验到成功。      

6、必修模块学分认定,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进度:(2006年秋季)高一历史备课组进度表

 

周次

节数

教学内容

练习测试

备注

1

1

必修一简介

 

91正式上课

2

2

第一单元《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1课、第2

 

 

3

2

第一单元《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3课、第4

 

 

4

2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

5课、第6

 

 

5

2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第7

《讨论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

质量测试1(第1--7课,金火师)

 

6

1

质量测试1讲评、教学反思

 

101--4国庆节

7

2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8课、第9

 

 

8

1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10

 

1019--21运动会

9

2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11课、第12

 

 

10

2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13课、第14

 

 

11

2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15课、第16

 

 

12

2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17课、第18

 

 

13

2

《讨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考试讲评、教学反思

质量测试2(第一单元--第四单元、仰波师)

 

14

2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9课、第20

 

 

15

2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21

第六单元《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2

 

 

16

2

第六单元《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3课、第24

 

 

17

2

第七单元《当代世界》

25课、第26

 

 

18

2

第七单元《当代世界》

27课、第28

 

 

19

2

必修二简介

 

11元旦

20

2

第一单元《古代农耕经济》

1课、第2

 

 

21

2

第一单元《古代农耕经济》

3课、第4

 

 

22

2

第一单元《古代农耕经济》

5课、第6

 

 

 

23

2

期末复习与考试

 

 

 

24

2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