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2006级高一年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1、2学段)实施计划

发布时间:2006-09-19 作者:刘德超 发布者:李宝尚 阅读 : 7036

一、对新课程的认识与体会

实施新课程改革是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需要;是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印发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重要任务;是教育科学、学习理论的发展引发教育与学习的世界性变革的必然结果。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的改革是根据科学素养要求设计的,将“通过实验学化学”作为追求的一条线索。科学素养是构建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基础,也是课程实施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科学素养落实到化学课程,一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STSE(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来具体描述。既注意科学的核心概念与化学知识体系的关系,又有意识地在化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体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

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有如下几个特点:

1、建构有助于高中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结合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内容目标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强。

2、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为志趣和潜能不同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既反映了现代化学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力求揭示课程的人文内涵,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5、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二、对教材的认识与看法

我校采用的是苏教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具有如下特色:

1、努力创新。无论是内容组织思路,还是表达形式,都体现了化学的新观念、新思想、新应用,揭示化学科学的人文内涵,充分显示化学学科的魅力。

2、立足基础。两册必修教材主题突出,思路清晰,实例丰富,难点分散,重视方法,构成整个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基础,为后续学习选修模块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3、融入社会。教材内容以社会发展线索和化学学科线索融合的方式进行建构。

4、体现探究。教材将化学实验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化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实验情景中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5、学法指导。教材关注学生怎么学,注重问题情景和方法指导,有多个栏目提示了问题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会反思,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6、注重衔接。教材遵循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有较合理的衔接。

三、教学计划与实施

遵循新课程每个模块36课时的标准,我校每周拟用2课时进行化学教学。面临新的形势,为较好地完成新的教学任务,我们备课组做好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认真研究高中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及相关精髓,努力更新教学理念,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观念上与时俱进。

2、认真学习整套新教材,研究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教学目标准确、大胆地筛选例题与习题。

 

3、依据学校的整体计划,制定备课组的教学计划。如下表所示:

   

        

 

1

8.31——9.2

专题1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2

9.3----9.9

物质的量

 

3

9.10----9.16

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

 

4

9.17----9.23

第二单元: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5

9.24-----9.30

常见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与分析

 

6

10.1-----10.7

溶液的配制与分析;

国庆放假

7

10.8------10.14

第三单元: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的构成

 

8

10.15-----10.21

专题2第一单元:氯气的生产原理

校运会

9

10.22-----10.28

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

 

10

10.29-----11.4

氯气的性质;溴、碘的提取;

 

11

11.5-------11.11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单元: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12

11.12------11.18

碳酸纳的性质与应用;离子反应;

 

13

11.19------11.25

镁的提取及应用

专题3:第一单元:铝的氢氧化物

 

14

11.26-----12.2

铝的性质  ;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15

12.3------12.9

第二单元: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16

12.10----12.16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钢铁的腐蚀

 

17

12.17----12.23

第三单元:硅酸盐矿物与产品;

SiO2与信息材料

 

18

12.24----12.30

专题4:第一单元:SO2的性质和作用;

H2SO4 的制备和性质

 

19

12.31----1.6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第二单元: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元旦放假

20

1.7-------1.13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HNO3 的性质

 

21

1.14-----1.20

必修1 复习与考试

 

22

1.21-----1.27

必修2专题1单元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23

1.28-----2.3

元素周期律;

 

24

2.4-------2.10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