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政治组12月份读书活动简报

发布时间:2019-01-03 阅读 : 1976

国光初级中学政治组12月份读书活动简报
    2018年12月,政治组利用每周一上午第三节在新华楼二楼小会客室举行研讨活动,组长刘建昌老师主持活动,教务处主任黄东阳老师、政教保卫处副主任黄鸿池老师及全体政治组老师参加会议,会上,铃燕老师、东阳老师、建昌老师分享一个月来的读书心得。
 
    魏铃燕老师——李跃儿《关键期关键帮助》,该书从如何认识孩子和如何关键期关键帮助两部分来让我对孩子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也意识到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了解孩子进一步认识了自己。
    【分享作者列举了几项人群中的儿童观,孩子是空罐子?一张白纸?玩具?麻烦?上帝?又或者,在你的眼里,孩子是什么?作者分别举了很多贴近生活的例子,例如关于妈妈情绪化对孩子的影响:情绪化的妈妈,自己心情好时,会觉得孩子是个天使,心情糟糕时,就容易讨厌孩子,把孩子当成麻烦,这会导致孩子产生低自尊和低自爱,甚至轻视自己的生命......最后作者认为:孩子是一颗种子。我们应该把孩子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感觉、有情感的高级生命来看待,这颗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父母的帮助。因此只有只有了解了儿童成长关键期的不同特点,我们才能在关键期给予孩子关键帮助。”
    【感悟】首先是关于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理念可以指导教师及家长积极有效的陪伴并帮助孩子成长。而且这种理念不是一蹴而就,会随着时代背景及不断实践而被人们熟知和肯定,但帮助孩子孩子建立健全人格并提供完整的体验不可或缺。自己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整体认知水平,才可以在教学上更为专业,其次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最为合理和合情的教育帮助。作为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才可以不断更新并完善孩子成长体验。
    其次是个人教育“理论”的增强。当了老师后,会发现当年关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的熟知与记忆是十分必要的,以前在课堂上听不懂的理论,在教师岗位和家长位置上慢慢就懂了,并且得到验证。在本书中,安全关键期(0-1岁)、心理模式发展关键期(0-2岁)、面对执拗期(2-3岁)探索和他人关系(3-4岁)、探索他人心智(4-5岁)、探索文化(5-7岁)的理论及相关案例,就对生活中很多现象提供了解释和参考,因此我需要阅读更多的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并且结合实际加以学习和思考,获得更大的成长。
    最后,作为教师,希望自己是一个正能量的磁场,言传身教,时刻谨记“生而有涯,学而无涯”。作为父母,要懂得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就要给他们正确的、负责任的爱,如果在该付出的时候没有付出,到了该获得的时候就不能获得,如果想要有所获得就要回过头来重新走那段没走过的路,而且要付出几倍到几十倍的努力,没有人天生知道如何当个好父母,让我们开始学习,做一个尊重孩子发展规律,在孩子关键期给予孩子关键帮助的关键人,少走些弯路。
    【反思】一直觉得阅读习惯很重要,可是工作以后总是坚持不久,这次因为学校读书活动反而重拾了,这本书是在我当了妈妈以后,和一个心理学前辈聊起小朋友成长的话题时他推荐的。来中学当心理老师一段时间了,一直在学校心理咨询室接触个案,接触越来越多来心理咨询室咨询的学生,深入了解后会发现学生的问题绝大多数折射出家庭、特别是父母的问题,加上现在自己当了妈妈,在这个过程越发的觉得当好父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
希望自己在学校组织读书这个活动的契机下,争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黄东阳老师——《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精彩人生需笔耕
    【分享 “笔耕不止,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造就教师杰出教育成就的熔炉,是壮丽教师辉煌教育人生的摇篮。”——著名特级教师刘友开。
书中写到:“现代化教学课堂要求教师向专业化教师发展、向专家型教师奋进、向教育家型靠拢,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大量研究,走教学---研究---写作---教学的道路,以研究带动写作、以写作带动研究,促进现代课堂的纵深化发展。”
    【反思我们老师现在很多写文章,大多数是带有功利性的,要么是为了评职称、要么是为了评各类名师称号的,甚至有的老师自己都无从下手,找枪手代写的也有,真正发自内心的撰写教育日记、随笔及论文的是少数,这就反映了教师们缺乏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培养问题。个人认为一个教师不读书、不写作,可以认定他的教育人生是残缺的,虽然我们都是普通教师,也不一定要成为远近闻名的教育名家,但这绝不是不读书、不写作的理由。当我们把读书、写作当作日常的习惯后,就会发现其实读书、做笔记不是单纯的看看、抄抄而已,因为在这过程,它必然伴随着实践、思考,写作的过程就是我们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及升华自己的过程。
    其实教师的写作很简单,一是可以从阅读入手,做笔记;二是从教案书写入手,手写教案可以边写边思考,就可以写出有创意的教案来;三是从教育日记、教学随笔入手,这是教师理性思考智慧的结晶;四是从教育教学论文入手,在前面充分铺垫的情况下,撰写总结、论文等就变得如鱼得水了。
 
     刘建昌老师——《菜根谈》 —人咬菜根 百事可做
    【分享】这本平凡人写给平凡人值得每天看,一辈子看的书,书名叫做《菜根谈》,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明朝万历人,籍贯不详。这本书明、清两代多次翻刻印刷,流传至今,在当今日本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必读书之一。毛泽东同志生前非常喜欢此书,他曾说过:“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读懂一部《菜根谈》,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郁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感悟】《菜根谈》这本书汲取了中国几千年为人处事之道的精义,是人们立身处世的经典范本,因而流传很广,影响很大。清朝康熙帝为教育子弟如何做人处世,曾经亲自编录“满汉合璧本”《菜根谈》。《菜根谈》流传到日本以后,被日本人奉为宝典而一直盛传不衰,曾在江户时代一再重刊,风行整个岛国,而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本书更是成为日本商人用来充实自己、以期使自己在商界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食粮。近年来,国人对《菜根谈》也颇为重视,纷纷争读《菜根谈》。 《菜根谈》是一本富于人情哲理和生活艺术、充满人生智慧的处世经典,但它并非无缺。作者洪应明毕竟生活在四百多年前的晚期时期,他的思想观念当然会受着他所处的封建时代的局限,因此在他的作品《菜根谈》中,毫不例外地存在着一些迂腐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并不适合我们这个时代,这就需要我们有选择地从中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比如书中那些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箴言隽语,就值得我们玩味和借鉴。
    “性定菜根香”。读《菜根谈》,需要沉静心性,仔细品味,才能领会它其中的深意。菜根是苦的,但只要能嚼得出菜根的苦味,就能识得人生的真味。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