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光前精神育人”特色 构建多彩研学实践课堂
发布时间:2021-12-27
发布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微信转载
阅读 : 1421
立足“光前精神育人”特色 构建多彩研学实践课堂

又是一年国光中学研学实践季,冬天是凋零落败的灰色,却也是孕育希望的季节。每年11月中旬---12月中旬,正是国光中学“光前精神,励我前行”的研学实践活动月。或游览乡村社区,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的巨大变化;或走进高校,感受象牙塔的学习氛围;或踏进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亲身体验海丝文化及世界遗产的独特魅力;或瞻仰革命圣地,接受党史教育……青春的肆恣绽放与奋进前行勾勒出了冬日最美、最暖心的风景。如何探索研学实践新途径,构建研学实践新模式,国光中学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充分发挥本地及周边资源优势,构建出“光前精神育人+本地乡村(社区)资源+周边资源”的“光前精神,励我前行”的多彩研学实践模式。今年的“光前精神,励我前行”的研学实践活动采用“光前精神+乡村(社区)资源”模式,师生们走进梅山乡村(社区),接受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感受美丽乡村的欣欣向荣与风情习俗,沉醉于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同学们贪婪吮吸着新鲜的空气,恣意放飞青春热情,饱览梅山绿水青山,也领略乡村经济的发展。一路风景一路情,梅山的山水见证了国光学子的青春活力,留下了国光学子青春印记。国光中学独有光前精神、光前文化,光前先生艰苦奋斗、造福桑梓的精神,与新时代乡村建设精神高度吻合。乡村(社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勤劳建设美丽乡村的历史缩影,是最接地气的党史教育、思政教育活素材。立足乡村资源深入开展对国光学子思政教育,强化青少年学生红色记忆、艰苦奋斗精神,在思政教育中补足精神之钙,在使命接力中传承责任担当。挖掘周边社区资源,培养爱国情怀,塑造努力追求、不懈地奋斗的精神,这不仅是光前精神的重要内涵的生动展现,也是“光前精神,励我前行”的意义所在。学校周边社区资源丰富,由泉州市委评选出的“泉州市党史教育基地”多达77处,红色资源无疑是凝结着宝贵信仰,且不可再生的历史教科书;泉州市全国最具著名的侨乡,有陈嘉庚、李光前、李引桐等著名侨领,他们爱国爱乡的崇高美德是鲜活教科书;泉州经济、科技发达,独有的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气质,凝炼而成的“晋江精神”都是学习教育独特的载体;泉州海丝文化独具特色,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为世界遗产,这些无疑蕴含着民族文化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光前精神育人’特色,构建多彩研学实践课堂”,是落实“双减政策”,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如何提质增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怎样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灵魂拷问”。“光前精神育人+本地乡村(社区)资源+周边资源”的“光前精神,励我前行”的多彩研学实践活动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构建特色育人模式,是最具沉浸式、体验感、生动化的研学实践模式。国光中学“光前精神育人+本地乡村(社区)资源+周边资源”的“光前精神,励我前行”的多彩研学实践模式,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有利于落实“双减”政策、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有利于拓展“光前精神育人”办学特色的方法,是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结合校情、区域特色而探索实践出的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真实性、针对性的研学实践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