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研修一体,共筑教学新篇——泉州市教科院“研究共同体”研训活动在南安国光中学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2-29 发布者:管理员 阅读 : 2876

为推进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研究共同体专项课题《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区域教学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为例》的研究,发挥区域教学共同体的示范辐射作用,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2024年12月25日,泉州市教科院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研究共同体”专项课题研训活动在我校展开。活动由市教科院教研员王白萍主持,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陈礼义、“研究共同体”专项课题组成员以及我校教师代表参与此次活动。

image1.jpg

泉州五中柯华菁老师开设了以《算法及其特征——分形基础图形》为主题的观摩课。本课程旨在通过分形图形的学习和绘制,深化学生对算法及其特征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的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课程中,柯老师首先通过视频引入分形图形的概念,随后展示了几个典型的分形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科赫雪花等分形图形的迭代方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设计算法的方法,还深入理解了算法的五大特征。在尝试绘制科赫雪花的一阶、二阶和三阶图形,以及反科赫雪花、十字绣曲线和盒分形曲线,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循环嵌套等编程结构的理解。

南安国光中学俞惠聪老师开设了《递归实现分形效果图》的教学观摩课。该课程旨在通过递归算法的学习和应用,让学生深入理解分形图形的递归特性,并提升他们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通过视频导入,引出了递归算法的概念,并详细解释了递归的要素,包括边界条件和迭代关系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并逐步深入到递归算法的探讨中。在分形图形的递归探究环节,学生们通过科赫雪花的递归探究,对递归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边界条件和迭代关系,完善代码,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递归解决问题。此外,课程还涉及了反科赫雪花、十字绣曲线和盒分形曲线的递归探究,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这两节课主要以大单元教学主题《探究分形图形之美》进行设计,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整合,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整合数学、艺术等学科知识,体现出数学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整体性理解和把握,实现了主题的深度学习;同时以Itools平台作为教学支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image6.jpg

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陈礼义作了题为《教学共同体下的中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培育探究》的专题讲座。陈老师详细阐述了概念清晰是信息社会责任培育的基石,强调了明确的概念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信息社会责任培育的深度和广度。接着,陈老师探讨了信息技术课堂转型与教学研究共同体的构建,分享了通过建立教学共同体,发挥教师群体的力量,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最后,陈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在教学共同体下信息社会责任培育的实践成果,为教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南安一中黄捷瑛老师做了题为《信息社会责任解读与实践》的专题讲座。黄老师深入探讨了信息社会责任的多方面内容。讲座从背景与目的出发,强调了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首先回顾了信息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明确了信息社会责任的核心要素。详细解读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信息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教学案例在信息社会责任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进一步展示了信息社会责任教育的实际效果,最后重点探讨了信息社会责任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供稿:信息技术组

一审:陈铂森

二审:李夏阳

三审:肖金宇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