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技术课堂展匠心 数智赋能启新程——2025年朱仕成名师工作室第二次研修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5-23 发布者:管理员 阅读 : 665

教育如丝,需以匠心编织;教学若雨,当以智慧润泽。

为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激发教研创新活力,2025年5月20-21日,泉州市高中通用技术朱仕成名师工作室在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成功举办了2025年度第二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以“聚焦技术课堂  数智赋能教学”为主题,通过课例展示、专家讲座、评课交流等丰富形式,为与会教师带来了一场教学创新的思想盛宴。 

image1.jpg

【课例展示 匠心独运】

泉州五中林丽芬老师执教的《分析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一课,以“校园照明系统”为真实情境,紧扣技术意识与工程思维培育,构建“情境-体验-建模-迁移”一体化学习路径。林老师创新设计“人工→自动”控制进阶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光敏、声控、红外三类传感器进行组合创新,通过图形化编程完成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建构,实现了从具象操作到抽象建模的思维跨越。教学中,通过传感器数据动态可视化、编程逻辑流程图实时投屏、智能风扇方框图对比分析等策略,有效强化控制系统认知与图样表达能力,使“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的关系具象可感。 

image2.jpg

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林梦婕执教的《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一课,基于学科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图样表达为核心素养导向,巧妙运用Arduino恒湿控制实验与AI案例,将闭环控制系统的抽象原理转化为可视化操作场景。教学中,湿度阈值动态调节、干扰模拟实验及数据曲线投屏展示,直观呈现反馈机制作用,配合结构化实验报告单与动态板书,有效推动了学生的思维进阶,深化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image3.jpg

晋江市养正中学的唐向阳同课异构的《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一课,通过引入通俗易懂案例(如开环路灯到闭环路灯)增强了内容的实践性,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小组研讨”的混合模式,配合动手实践突破重难点,有效提升了教学直观性。唐老师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和、清晰的逻辑框架以及在知识整合度、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巧妙应用,都充分展现了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image4.jpg

【思维碰撞 共促成长】

在评课交流环节,基于SOLO分类理论,与会教师聚焦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设计创新、课堂实施效果等核心维度,展开了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研讨。养正中学陈清俊老师以“学科融合”为切入点,细致剖析了三节课例在教学设计中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互通的创新亮点;国光中学刘昭扬老师从“增强学生自主探索性”角度,分享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实践策略与独到见解;德化一中赖诗解老师则立足教学实践,针对项目式学习的梯度设计问题,提出了分层推进、螺旋上升的优化建议。

研讨尾声,领衔人朱仕成老师从教学理念、实践成效等多方面对三节课例给予高度评价,同时着重肯定了青年教师“敢于质疑、善于反思”的教研态度,通过“以课例为镜”的互动研讨,实现了经验教师与新生代的教学智慧传承。 

image5.jpg

【专家引领 数智赋能】

南安市南星中学郑伯韬老师作《AI赋能教师成长可视化分析与评价》专题讲座。郑老师系统介绍了基于AI的教师成长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行为分析、教研成果追踪、专业培训记录等多维度数据采集,并运用聚类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动态评估。通过希沃AI系统等实践案例,展示了AI如何实时反馈教学效果(如语速、互动率等),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改进建议。同时推荐Power BI、Python等可视化工具,帮助教师和管理者直观掌握成长轨迹。最后提出未来方向,包括跨区域数据共享和AI与SOLO分类理论的结合,旨在通过技术赋能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 

image6.jpg

南安市国光中学李宝尚老师作《AI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实践》专题分享,系统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在政策推动下,AI正深度融入教学各环节,通过生成歌词、视频、PPT等多样化形式助力教学创新。李老师重点介绍了提示词设计技巧、SMART目标管理方法及可视化工具应用,并分享了泉州市AI教育落地的成功案例。同时强调教师需保持批判思维,合理运用AI辅助教学,既要把握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又要坚持教育本质,在保护隐私和伦理规范的前提下,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推动智慧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image7.jpg

本次研修活动通过“示范引领+数智赋能”的创新模式,既彰显了通用技术教育的时代特色,更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共同体。工作室将持续深化“技术+教育”融合实践,为培育新时代创新型教师队伍贡献智慧力量。 


撰稿:林丽芬 

一审:朱仕成 

二审:陈铂森 

三审:肖金宇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